谪死古来有,无如君甚冤。
文章不世用,器业欲谁论。
野鸟灾王傅,招辞些屈原。
平生洛阳友,零落几人存。

【注解】

谪死:贬谪而死。尹师鲁(1037—1104),字圣俞,河南府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北宋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王傅:指司马光。

招辞:招致诽谤的话。些:代词,代指司马光的《祭文》。屈原:指屈原。

洛阳友:指苏轼在洛阳时与尹师鲁交游。

【赏析】

此诗作于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尹师鲁则因上书力主变法,被贬至岭南。作者此时作此诗,是表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哀伤。

开头四句,点出尹师鲁遭贬的原因。“谪死古来有”,指出自古以来就有被贬而死的人,但像尹师鲁这样冤屈的,却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句既是对尹师鲁遭贬的愤慨之语,也是对他冤死的哀悼之词。“无如君甚冤”,这是说,没有比尹师鲁更冤枉的了。

下面两句写尹师鲁文章虽好,却无处发挥,其才能也无人了解,真是怀才不遇啊!“器业欲谁论?”意为他的器量和才干,又有谁来评说呢?“欲谁论”即希望有人评论,“谁”是疑问代词,犹言“谁能够”。

后四句写尹师鲁遭贬后的处境。他本来是洛阳的朋友,现在却被贬到岭南,朋友都零落殆尽了。“野鸟灾王傅”,用“野鸟”喻尹师鲁的遭遇;“王傅”即老师,这里指司马光。“招辞些屈原。”这句的意思是说尹师鲁遭到小人的陷害,就像屈原一样招来了诽谤。“招辞”即招致诽谤,“些”是虚词,相当于“兮”,这里用来形容屈原的悲伤。屈原是楚国大夫,因受排挤而投江自尽,后来人们就用“招辞”来比喻遭受打击或诬陷。

最后两句写尹师鲁的不幸遭遇,使作者十分痛心。“平生洛阳友,零落几人存?”意思是说,尹师鲁一生的朋友中,现在还活着的还有几个人呢?“零落”即凋零零落,“存”指幸存。这句是说,现在活着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作者感到十分痛心。

全诗通过尹师鲁的遭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愤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