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
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
群飞自纷泊,众鸟不屏营。
躁静于焉见,谁能度物情。

《夜晴》

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

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

群飞自纷泊,众鸟不屏营。

躁静于焉见,谁能度物情。

【注释】

  1. 新晴:刚过完雨天,天气晴朗。
  2. 频:多次、屡次。
  3. 乌:指乌鸦。
  4. 未:没有。
  5. 时:时常,常常。
  6. 躁静:安静和躁动的对比。
  7. 度:理解、领悟。
  8. 物情:万物之情,即事物的真实情况。

【译文】
刚刚下过雨后,天空中的月亮格外明亮;我多次聆听到夜鸦被月光惊醒的啼叫声。
它们没有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那么稳定安全,而是经常发出声音。
它们群体飞翔,自由飘荡,并不需要特别去躲避什么。
在它们的飞行中,安静与躁动相互交错,让人难以捉摸它们的真实状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歌。首联“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明亮的月光洒在宁静的夜晚,使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而夜鸦的啼叫声频频传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惊悚。颔联“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描写了夜鸦在树枝间徘徊的情景。它们没有像往常一样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而是在低矮的树枝间来回穿梭,发出阵阵叫声。颈联“群飞自纷泊,众鸟不屏营”进一步描绘了夜鸦们的自由自在。它们群群地飞翔着,仿佛没有固定的目的地,也没有特别的目标。尾联“躁静于焉见,谁能度物情”则是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慨和思考。在这种躁动与安静交织的氛围中,诗人不禁陷入沉思,思考自己如何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万物之真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