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驼出西域,衔尾自连连。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
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如下:

橐驼
鸣驼出西域,衔尾自连连。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
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诗句释义:

  1. 橐驼 - 这是一种骆驼的名称,因其形状像口袋而得名。
  2. 鸣驼出西域 - 指的是这种骆驼从西域(古代指今天的新疆地区)出发。
  3. 衔尾自连连 - 骆驼的尾巴紧紧相连,形成一条长长的队列。
  4. 汉驿凌云去 - 汉驿是指汉朝的驿站,这里的“凌云”形容它高耸入云。
  5. 胡人踏雪牵 - 胡人指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雪地里牵着骆驼行走。
  6. 常时识风候 - 意思是骆驼常常能辨认风向和气候条件。
  7. 过碛辨沙泉 - 沙漠中的河流或湖泊,骆驼可以辨别出来。
  8. 老觉肉封侧 - 形容骆驼老了,皮肤上的肉开始变得松弛,仿佛被包裹在一层皮里。
  9. 犹蒙锦帕鲜 - 尽管外表看起来有些老化,但内里的皮肤仍然保持湿润、新鲜。

译文:

沙漠中的骆驼,它们从遥远的西域出发,长长的队伍连绵不绝。
汉朝的驿站如同云端般高耸,而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则在雪地上牵着骆驼前行。
它们总是能够辨认风向和气候条件,穿越沙漠时还能辨别出水流和泉水的位置。
随着岁月的增长,它们的皮肤开始松弛,仿佛被包裹在一层柔软的皮质中。
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显得有些老化,但内里的皮肤依然保持着水分和新鲜感。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漠生活画卷。通过骆驼的形象,展现了丝绸之路上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