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不相见,逢人问始知。
同车侵朔雪,临水拜灵龟。
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
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

注释

  1. 十一月七日:指农历十月初七。
  2. 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听到宋中道在祥源观烧香。
  3. 三日不相见:已经三天没有见到。
  4. 逢人问始知:通过问别人才知道。
  5. 同车侵朔雪:一起驾车穿越朔方的大雪。
  6. 临水拜灵龟:面对流水祭拜神灵。
  7. 絮扑鸳鸯带:像絮一样拍打鸳鸯腰带上的装饰。
  8. 花团蛱蝶枝:像花一样聚集的蝴蝶枝条。
  9. 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为什么东郭先生,他的足迹自己穿过了綦地。

译文

十月七日,在飘落的瑞雪中,我听到了宋中道在祥源观烧香的声音。
已经三天才没见到他,只有通过询问他人才知道他的存在。
我们同乘一辆车,穿越寒冷的朔方大雪,来到水边祭拜神龟。
像是用羽毛拍打鸳鸯腰带装饰,又像是蝴蝶聚集于树枝之上。
为何东郭先生,他足迹穿过了綦地,留下的痕迹如此清晰可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的雪景中听闻朋友的消息,然后与友人相见的喜悦之情。诗人通过对雪景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使整个场景都充满了诗意。
首句“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就设定了诗歌的场景背景和时间地点,为接下来的叙述提供了基础。接着,“三日不相见,逢人问始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久未见面的渴望以及对重逢的喜悦。这种情感的转变是诗歌情感高潮的开始。
中间四句“同车侵朔雪,临水拜灵龟”、“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好友重逢时的场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最后一句“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一种寓言式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