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南昌尉,时危弃去仙。
刘郎从宦日,天子治平年。
燥茗山中火,熬波海上烟。
吴民不为盗,唯此挠君权。
【注释】:我祖南昌尉,时危弃去仙。刘郎从宦日,天子治平年。燥茗山中火,熬波海上烟。吴民不为盗,唯此挠君权。
【赏析】:这首诗写盐官刘少府的清廉正直和不惧权贵的精神风貌。诗的前四句,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说明刘少府在任上是廉洁奉公的典范,后四句则通过刘少府的具体言行来加以说明。诗的开头两句说:“我祖南昌尉,时危弃去仙。”诗人以“南昌尉”自比,说自己祖辈当过南昌的县尉,由于当时形势危急而弃官学道成仙。“刘郎从宦日”,即指刘少府当了盐官以后,也像他的祖辈一样,因为天下大乱,不得不离开朝廷到地方上去当官。这里用典是为了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表现刘少府的清正廉明。“天子治平年”一句,意思是说在国家太平无事的时候,他才能安心地治理百姓。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对刘少府的赞美。诗的后四句主要写刘少府的具体做法。“燥茗山中火”,是形容刘少府在山中煎茶时的炉火,既没有烟熏天而起,也没有柴烟滚滚而来,而是“燥”得有声有色。“熬波海上烟”,是形容刘少府在海上煮盐时的情景,海风吹动着波浪,盐烟袅袅升起,如同烟雾弥漫一般。这里用“熬波”、“海上烟”等词句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海盐生产的繁忙景象。“吴民不为盗”,即指吴地的百姓并不去偷窃抢劫。这一句是对刘少府治理下的社会治安情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最后两句说:“唯此挠君权。”“君权”就是皇帝的权力。这里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比作“挠君权”。这既是对刘少府的赞扬,又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