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雨何从事,高情苦爱山。
谢公联句后,惠远过溪间。
笑处岩相答,归时酒在颜。
端忧守穷巷,无力共跻攀。
【译文】
比赛般的雨水何时停止,高情厚爱山水间。谢安联句之后,惠远过溪间。笑谈时岩相答,归时酒在颜。端忧守穷巷,无力共跻攀。
【注释】
赛雨:指谢安的“雪中访戴”。
从事:从事,做官的意思。
苦爱山:对山水的喜爱。
惠远:《世说新语》载,东晋时期,慧远法师从庐山出发,经过都城,与朋友谢安、孙兴公等畅游山水,后到江州。
过溪间:指谢安的“雪夜访戴”。
笑处岩相答:指谢安的“雪夜访戴”之事,即谢安在雪夜拜访戴逵,二人在岩洞中相互酬答。
端忧守穷巷: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陶渊明曾隐居于南山下,自号五柳先生;陶氏家族衰微,他为生计而劳作,但始终不忘记自己的志向。《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没有战乱和剥削的理想社会。
力:力气。
共:一起。
跻攀:攀登,上升。
赏析:
这是一首应和谢灵运之诗,是咏史之作。全诗以“雨”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与古人之间的交往,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联起句写“雨”,用“何事”一词,点明“雨”来的原因,并暗示出诗人对此的不解和疑惑。颔联则写“情”,诗人将“高情”比作山,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颈联进一步展开这一情感,诗人通过“笑”和“归”两个动作,描绘了与友人欢聚一堂的情景。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以“雨”为题,却并非仅仅是在写雨。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这种情感也体现在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上。诗人以“无力”一词结尾,暗示了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