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注解】
壶头山:即壶口瀑布,在陕西省宜川县北。俗:民间。巴妇曲:巴地的民歌。汲井:打水。熬:烧。种谷:种植庄稼。岩风:山洞中透出的风。虎啸:老虎的咆哮声。江雨:江河上的雨。龙腥:龙的腥气。事简能谈者:指有见识的人。杨雄所草经:《汉书》载,西汉扬雄曾作《太玄经》,为当时学者所称道。
【赏析】
此诗是送别鲜于秘丞而作。首联写景,颔联写物,颈联写风,尾联写人。
“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开头两句,写送别的地点和环境。壶口瀑布在山西省吉县东北与陕西省宜川县交界处,黄河水在此被山峦截成几段,河水奔腾而下,形成巨大的水势,浪花飞溅,犹如无数银珠直泻而下,声如雷鸣,震耳欲聋,故称其为“壶口”。诗人送别鲜于秘丞,就在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中。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站在壶口山脚下,听着那优美的巴地民歌。这里用“壶口山下”和“巴妇曲中”,把眼前之景和胸中所想联系起来,写出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接下来写景。汲井、熬盐、种田等都是农村常见的生活景象,但作者却从这些平凡的事物中看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境,使诗句显得更加生动有力。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岩风呼啸,虎啸阵阵;江雨滂沱,龙腾蛟跃。这里的“岩风”、“虎啸”、“江雨”、“龙腥”都是形容声音、气味的词,但却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结尾两句写人。杨雄曾作《太玄经》,为当时学者所称道,所以在这里以杨雄自喻。意思是说:像你这样有见识、有才学的人,一定能胜任这个工作。
这首诗通过送别鲜于秘丞这一事件,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全诗写景生动形象,叙事清晰流畅,语言优美典雅,富有诗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