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亲数数来浮汴,护榇迢迢复渡淮。
旨蓄曾无御寒具,细君唯有隐居钗。
月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
素服华颠色相似,青铜不忍见形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过淮》。

译文:
侍奉亲人几次来到汴梁,护着灵车远远渡过淮河。
旨酒不曾有御寒之物,细君只有隐居钗。
月儿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
素服华颠色相似,青铜不忍见形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韩偓在淮河流域的所见所感。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对家乡的景致也有深刻的描绘。

首句“过淮”,直接点明了主题。次句“侍亲数数来浮汴”,表达了韩偓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他多次来到汴梁,是为了陪伴自己的亲人。这里的“护榇”指的是护送灵柩,而“迢迢复渡淮”则表达了他对于家乡的不舍之情。

第三句“旨蓄曾无御寒具,细君唯有隐居钗”则进一步描绘了韩偓在淮河流域的生活状态。他没有御寒的物品,只有妻子留下的隐居钗。这里的“旨蓄”指的是珍贵的财物,而“细君”则是妻子的昵称。这两句诗表达了韩偓对于家乡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在淮河流域生活的艰辛。

第四句“月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则是对淮河流域美景的描绘。月光如钩,照在远处的鱼身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潮水退去后,长汀上的蚌壳露出了真面目,形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象。这里的描写既展现了淮河流域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韩偓对家乡景色的美好回忆。

最后一句“素服华颠色相似,青铜不忍见形骸”则是对韩偓自身形象的描绘。他身着素服,头戴华冠,与家乡的景色相似。然而,他却不忍心见到家乡的形骸,这是因为他深知家乡的美丽已经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心中。

这首诗通过韩偓的视角,展现了淮河流域的自然之美和家乡的温馨氛围。同时,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