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篆印发题封,云母屏开照耀中。
漠漠蛟绡吹入纸,翘翘虿发卷随风。
新番自与鸿都异,旧法唯应垩帚同。
丞相报诗何处问,清泠池上雁能通。

【注释】

①飞草书:一种书法,用纸写后卷成小筒,再以马尾系住,悬于空中,让风吹动,使纸上字迹飞出。杜甫《赠韦七赞善注》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牧《李贺歌》: “鲸吸海作池,牛饮河为马。”②丹砂篆印:即指“丹砂”二字篆刻在印章上的印记。③云母屏:云母是矿物的一种,因含有多种金属元素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里比喻屏风的花纹色彩斑斓。④虿(chái)发:蝎子的尾巴。⑤鸿都:汉代宫廷藏书之处,此处借指翰林院。⑥垩帚:用草木灰和土制成的扫帚。⑦丞相报诗何处问:指杜牧代蔡君谟写的《和李长吉秋夕曲江怀白二十韵》,诗中有“雁能通”三字。⑧清泠池:相传晋人王子猷游山,见一古亭,临水照影,遂命童子取琴,抚一曲《清调》,因名此亭为“对镜亭”。后人改为“对镜池”,又称“洗砚池”。⑨雁能通:雁有传书之能,故说书信可由大雁传递。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诗人依韵和了杜牧的《和李长吉秋夕曲江怀白二十韵》。诗题之下还有两行小注:“杜牧代蔡君谟新体飞草书,其略云:‘丹砂篆印发题封,云母屏开照耀中。漠漠蛟绡吹入纸,翘翘虿发卷随风。新番自与鸿都异,旧法唯应垩帚同。丞相报诗何处问,清泠池上雁能通。’”可见这首诗的出处及内容。杜牧代蔡君谟作答的诗题为《和李长吉秋夕曲江怀白二十韵》,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雁能通”。所以杜牧在这首和诗中也用了“雁能通”这三个字来回答。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它主要是咏物抒怀,但咏物之中也寄寓着诗人的情志。全诗意脉相连,浑然一体。前六句咏物,后两句抒情。全诗先写景、次赋物,最后归结到抒发感情。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精美的画面:红色的印章被篆刻上去,放在云母制的屏风前面,阳光照射进来,把屏风照耀得光彩夺目;接着又描写了一幅飞花飘动的图景:长长的蛟龙丝帛在清风中飘拂着,飞进纸笺里去;那纤细的蝎子尾巴,卷起时像风一样地随风飞扬而去……这些形象都是诗人精心构思的,既生动又形象,使人仿佛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到一种美妙的艺术效果。

后四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新颖的文体,与汉代翰林院所收藏的书札相比,真是迥然不同;而那些古老的方法,只能同用草木灰和土做成的扫帚一样。结尾两句,诗人把这种新颖的文体比作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信中说:“丞相给我的信我无法收到,请把它送到清冷的池塘上吧!”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雁能通”比作了能将书信送达的人,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心意。同时,诗人又用“清泠池”来暗指蔡君谟,表明他的书信就像雁儿一般能到达那里,而蔡君谟却未能收到,只好把书信送到清冷的池塘上。这样的手法更显得曲折巧妙。

这首诗通过描写精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于新奇文体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