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鹇犹恐鹇饥渴,细织筠笼小瓦缸。
玉免精神怜已久,金銮人物世无双。
休争白鹤临清沼,且伴鸣鸡向绿窗。
美羽奇毛有多少,尔身高稳胜他邦。
注释:
致鹇犹恐鹇饥渴,细织筠笼小瓦缸。
白鹇(pái):一种鸟。白鹇鸟,羽毛洁白。致鹇:送别之意。致,赠送;鹇,指白鹇鸟。犹恐:唯恐。致鹇犹恐鹇饥渴,担心白鹇鸟饥饿口渴。细织:精心编织。筠笼:用竹编的笼子。玉兔:这里泛指白鹇鸟(因为古人认为其羽毛色如白玉)。金鸾:指帝王的宫殿,这里借指皇帝。人:指诗人自己。世无双:世上独一无二。休争:不要争辩。清沼:清澈的池塘或水洼,比喻美好的环境。且伴:暂且伴随。鸣鸡:公鸡打鸣报晓。向:面向、朝向。绿窗:翠绿的窗户。窗子上常画着山水花草等图景,这里以“绿”形容窗户。美羽奇毛有多少:白鹇鸟美丽的羽毛和奇特的毛,有多少。尔身:你的身体,即白鹇鸟的身体。高稳:高大稳健。胜他邦:胜过其他地方。
译文:
我担心白鹇鸟饥饿口渴,所以精心编织了竹笼子装它。玉兔般的白鹇精神令人怜爱已久,世上独一无二的金銮殿人物。不要争辩白鹤来到清幽的池塘,暂且陪伴公鸡走向绿窗前。白鹇的羽毛和毛发有多少,你的身材高大稳健胜过其他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写给好友李之仪的一首赠答诗。李之仪在《后赤壁赋》中曾提到过“白鹇之发”,苏轼对此表示赞赏。李之仪对苏轼的友情十分深厚,苏轼曾称赞李之仪的才学与人品。这首《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首句“致鹇犹恐鹇饥渴”,直接点明主题。作者担心白鹇鸟饥饿口渴,因此精心编织了竹笼子装它。“致鹇”二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意为“赠送给白鹇”。这里的“白鹇”并非真的指白鹇鸟,而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只是一只普通的白鹇鸟。第二句“细织筠笼小瓦缸”,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为白鹇鸟精心制作竹笼子的情景。这里用到了“筠笼”、“瓦缸”等词汇,形象地展现了作者为白鹇鸟所做的一切。第三句“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銮人物世无双”,则是对白鹇鸟的赞美。作者用“玉免”来形容白鹇鸟的美丽,用“金銮”来形容白鹇鸟的尊贵,同时表达了对白鹇鸟的深深怜爱和敬佩之情。
第四句“休争白鹤临清沼,且伴鸣鸡向绿窗。”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作者劝慰李之仪不要和白鹤争夺清幽的环境,要暂且陪伴鸣鸡面向绿窗。这里既体现了李之仪的谦虚谨慎,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理解和关心。第五句“美羽奇毛有多少,尔身高稳胜他邦”则进一步赞美了白鹇鸟。作者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描绘白鹇鸟的美丽羽毛和奇特毛,强调了白鹇鸟的高大、稳健,并以此表达对它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白鹇鸟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他对李之仪的关心和理解。此外,诗歌中的典故和词汇也极具特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