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重咏大刀头,只顾长明不愿流。
纵使西倾必东出,宁同寒水泻宫沟。

【注释】

谁人(谁)重咏大刀头,只顾长明不愿流。——用典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五》:“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白日光,玉颜晶莹寒更霜。” 燕山雪花大如席,形容雪花巨大。

纵使西倾必东出,宁同寒水泻宫沟。——以牡丹花比喻女子,暗含“君恩深似海”之意;以“宫沟”喻指皇宫中的宫廷生活,也暗喻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之二十九,即再观牡丹。

诗一开篇即以“谁人重咏大刀头”起句,以“长明”二字点题。这是说,人们只赞美牡丹花的长青不衰,而对那把砍伐牡丹树的大刀却视若无睹。这一句暗含着一个典故:唐朝李商隐曾写过一首题为《锦瑟》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意思是说,沧海中的明月虽然美丽,但珠子也有流泪的时候;蓝田的阳光虽然温暖,但玉石也有生烟的时候。这种感情只能等到回忆的时候才能表达出来,但当时却已经惘然了。这里借用了这个意思,表示作者对牡丹虽美却遭砍伐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两句为全诗的重点。“纵使西倾必东出”,这是说,牡丹花虽然被砍伐,但其精神却永远长存。即使有一天牡丹花倒下,它也会像西江的水流一样,从西向东流去,永远也不会枯竭。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宁同寒水泻宫沟”,这里的“寒水”暗喻朝廷,也就是借牡丹比喻女子。意思是说,宁可让牡丹花凋零在寒冷的宫沟里,也不愿意被贬到遥远的边远地区。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也流露出对女子的深情。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女子的深情。通过运用典故和形象生动的比喻,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