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
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
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朝廷又选益经略,三幕贤俊务所长。
或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出朔方。
仲夏科民挟弓矢,季冬括驴赍道粮。
官军未进复犯塞,搴旗杀将何倡狂。
遂令士卒愈沮气,欲使乘障胆不张。
我愿助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
庶几一言可裨益,临风欲寄鸟翼翔。
所宜畜锐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
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
譬如蚊虻噆肤体,实于肌血无大伤。
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诚知公虑若裴度,圣上听用同宪皇。
当时岂不历岁月,犹且众镇未陆梁。
况今鹰犬乏雄勇,便拟驰骋徒苍惶。
【注释】
宝元元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夏,党项族建立的割据政权。天子:皇帝。将:指夏竦等率军征讨夏叛。临戎行:出征。孟春:阳历二月。高奴城:今陕西榆林市西南。氐羌:党项和羌人。五原: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偏师:一支军队。昼夜不息:不分昼夜地打仗。当劲虏:抵御强敌。“持利器”二句:比喻用兵如用兵器,锐利者胜,钝拙者败。朝廷又选益经略:朝廷又任命了更合适的经略使。廊庙谋:朝中大臣们的策划。二帅:指夏竦和张亢。三幕:指夏竦、张亢、王沿三位经略使者。李悝:战国时政治家。备边策:防御边疆的策略。或取:有的采纳。仲夏:阳历四月。科民:征募百姓。仲夏科民挟弓矢:在四月份征募百姓携带弓箭。季冬括驴赍道粮:在冬天征募百姓带干粮,以便行军。官军未进复犯塞:官军还未出动就侵犯边境地区。搴旗杀将:夺取旗帜、杀死敌人将领,是轻率冒进的行为。自倡狂:自己带头狂妄。遂令士卒愈沮气:于是使得士兵们更加气馁。欲使乘障胆不张:想要让战士们不敢前进。我愿助画迹且远:我希望帮助画出战略图,使敌人退却。侧身西望空凄凉:向西望着,心中十分凄凉。庶几:或许。裨益:益处,帮助。临风欲寄鸟翼翔:面对风向要像鸟儿一样飞翔。所宜蓄锐保城壁:应该积蓄力量,坚守城池。转馈先在通行商:运送粮食给前方的军队以供急需。守而勿追彼自困:守着不要追击,他们就会陷入困境。境上未免小夺攘:边境上难免有些小小的掠夺。譬噆肤体,实于肌血无大伤:好比蚊子叮咬皮肤,虽然有损伤但不会致命。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这些话虽然细小,但可以比喻到远处,希望大人采用我的建议,不要忘记它。诚知公虑若裴度,圣上听用同宪皇:我知道你的顾虑像裴度一样,皇上听从使用也如同宪宗皇帝一样。当时岂不历岁月,犹且众镇未陆梁:那时候难道不是经历了好几年时间,但各藩镇还不曾强大起来吗?鹰犬:指宋朝中央派往各州的军事长官。乏雄勇:缺少英勇。便拟驰骋徒苍惶:就想纵马奔逃。
【赏析】
此诗为庆历二年(1042年)夏竦率军讨伐西夏时所作。当时夏竦任河东经略使兼永兴节度使,张亢任延州知州兼鄜州节度使,王沿任秦州知州兼环庆路副都部署兼缘边招讨使,他们奉命率领三路大军前往前线,共同抗击西夏的进攻。诗的开头两句写夏竦等人奉命出征,但出征不利,未能成功;接着叙述他们与西夏军队作战的情况;然后写他们由于轻敌而遭受失败,致使士兵们丧失勇气,最后写他们对这次失败的原因感到失望,希望能得到朝廷的理解和支持,重新振作精神,继续战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夏竦等人的期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宋朝对西夏战争的困难局面。
这首诗采用了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记事来议论,把议论寓于记事之中,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诗中的议论主要是针对夏竦等人的轻敌冒进而言的。诗人通过对这次军事行动的回顾与反思,指出了夏竦等人的错误所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