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不乐郡府,遂云归田园。
结庐复种蓺,草树日已繁。
散帙理旧学,了然无俗喧。
春雨一回过,览耕登古原。
青山每自爱,霁色当衡门。
故人苟来往,名宦未尝言。
趣适已不浅,道心良亦存。
忽闻辟书至,便令驱犊辕。
岂期同瓠瓜,长系蒿莱根。
始知古君子,出处惟义敦。

【注释】

山居:隐居。应辟:接受官职,即出仕。郡府:指地方官署。结庐:建房。种蓺:种植各种植物。了然:明白。俗喧:庸俗的喧闹。春雨:春天的雨水。古原:大平原。霁色:雨后的晴空。故人:老朋友。趣适:情趣适意。道心:道家思想。瓠瓜:葫芦。蒿莱:野草。

【译文】

一向不喜欢在郡府中任职,于是说要去田园归隐。

在山中建房又种上了花草果树,一天天草木繁茂。

整理好书卷研究旧的学问,明白了道理就没有什么世俗的喧哗。

春天的雨水一下过,便去耕种那平坦的大平原。

青山总是很值得欣赏,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明丽。

老朋友如果来往的话,名望和官位都不重要。

自己感到十分快乐,而对世俗名利并不看重。

忽然听说要出外做官,便命令驱赶着牲口准备出发。

哪知道竟然被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手段欺骗,一直被留在荒郊野外的野蒿中。

这才认识到古代君子,不论出还是处都出于义理。 (“出处”二句:意思是说:出与处都是合于义理的)

【赏析】

《题刁经臣山居》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叙述友人刁经臣隐居山林,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精神的钦羡之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这首诗:“语语写意,字字有神,读之使人如见其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首联点明友人“不乐郡府”的原因。这是全诗的关键,它为下文描写友人“山居”生活作了铺垫,也为揭示友人“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作了铺垫。从这一句开始,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恬静闲适、与世无争、高洁脱俗的高士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清幽绝尘的高人。

颔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描绘朋友“山居”生活的情景。“结庐复种蓺”,是说建起小屋又种上了花草树果;“草树日已繁”,则是说这些草木一天天长得郁郁葱葱。“草树日已繁”不仅写出了友人“山居”生活的闲适,而且暗寓了他“不慕荣利”的情怀。

颈联由实转虚,进一步描绘友人“山居”生活的情趣,并点出友人“不慕荣利”的原因。“散帙理旧学”,说的是整理好书卷,研究旧学;“了然无俗喧”,则说明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才能明了事理而又不受庸俗喧闹的干扰。“了然”二字,既表明了友人对世事洞明达观,也表现出他的恬淡自守。

五、六两句,诗人又宕开笔墨,将笔触转向了友人的日常生活。“春雨一回过,览耕登古原”,说的是春雨过后,友人又到平旷的原野上去耕种;而“霁色当衡门”,则说明雨过天晴,阳光洒满了整个大地,友人正在门前的小路上悠闲地行走。“霁色”一词,既暗示了友人“不慕荣利”的性格特征,又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得诗人对友人“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更加钦敬不已。

尾联,诗人又宕开一笔,以“青山每自爱”来反衬友人“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霁色当衡门”,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它既赞美了友人“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又烘托出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境界。

最后两句,诗人以“趣适已不浅,道心良亦存”收束全篇,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趣适”,指的是情趣适意;“道心”,指的是道家思想。“已不浅”三字,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又表明了诗人对“道”的追求并非浅薄,而是深挚坚定的。“良亦存”三字,则表明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并未因岁月流逝而消减,相反却越发强烈,越发坚定。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结构严谨缜密,充分体现了古诗浑厚凝重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