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莠非所殖,嘉禾共一田。
老农实恶之,岂共时稼捐。
管蔡与盗蹠,同气讵能迁。
周公不妨圣,柳惠不妨贤。
贤哉彼薅矣,取舍得其然。
译文:
农难
杂草不是该生长的地方,好的庄稼和杂草同在一田。
老农厌恶这些杂草,难道是因为它们共同占据着土地。
管仲、蔡元培、盗跖,同属一类人,怎能随意迁移?
周公和柳下惠,都是圣哲之人,他们的德行不容置疑。
他们之所以被赞誉,是因为取舍得当,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注释:
- 稂莠非所殖 - 指杂草并非适宜生长的地方。
- 嘉禾共一田 - 好庄稼和杂草在同一地块。
- 老农实恶之 - 年纪大的老农确实讨厌这些杂草。
- 岂共时稼捐 - 难道只是因为它们占用了土地而要除掉它们吗?
- 管蔡与盗蹠 - 这里提到的管仲(管蔡)和盗跖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人物,分别出自《左传》和《庄子》。
- 同气讵能迁 - 同种的人怎能随意迁移呢?
- 周公不妨圣 - 周公(周朝的贤臣,周公旦)并不妨碍他被视为圣人。
- 柳惠不妨贤 -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者)并不妨碍他被视为贤人。
- 贤哉彼薅矣 - 此句表达的是对于柳下惠等人的赞誉,认为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取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杂草与庄稼共存的现象进行比喻,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公正与偏见。诗中通过对比“老农”、“管仲”、“盗跖”和“周公”等不同人物的观点和行为,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使是同为一类的人或事物,也应有其合理的生存空间和价值。诗中还强调了“贤哉彼薅矣”,即那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问题的人值得赞扬。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公正、公平和实事求是的追求,以及对于人性中善与恶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