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不受笯,麒麟宁受靽。
君思此二物,中夜忽兴叹。
况值南风来,袭兰归楚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格式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判断。此题要求对诗句的注释和赏析,考生要仔细阅读全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和分析。“刘彝秀才归江南”:刘彝,即刘伯伦,字季通;江南,指长江以南。刘彝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曾隐居于庐山一带,后人因此称他为“庐山逸民”。他一生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据《世说新语.栖逸》记载:“(刘)季龙常潜行江中,见其如此,叹曰:‘如此风雅,复以何为!’”可见刘伯伦在江中有很高的声望。“凤鸟不受笯,麒麟宁受靽”(凤鸟:凤凰;笯(léi):古代一种捕鸟器;麒麟:古人认为瑞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凤凰鸟不会受到捕捉它的捕鸟器的束缚,麒麟也不会受到笼络它的笼子的羁绊。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不愿受世俗羁绊、超然物外的情怀。“君思此二物,中夜忽兴叹”:您想到这两种动物,半夜里忽然兴起了悲慨之情。“君”,代指诗人自己;“忽”,突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您想到这两种动物,就感到十分感慨。“况值南风来,袭兰归楚岸”:何况正好遇上南风来临,吹着兰花归到了南方的岸边。

译文:

刘伯伦啊刘伯伦,你是江南人,你又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

凤凰鸟是不会被捕捉的,麒麟也不会受笼络。

你想到这两种动物,就感到十分感慨。

况且正好遇上南风来临,吹着兰花归到了南方的岸边。

赏析:

首句“刘彝秀才归江南”,交待了诗人刘伯伦的身份及地点——江南。江南,指长江以南。东晋时期著名隐士刘伯伦,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于庐山一带,后人因此称他为“庐山逸民”。

次句“凤鸟不受笯,麒麟宁受靽”。“凤鸟”,即凤凰。古人认为凤凰不会受到捕捉它的那种捕鸟器的束缚。这一句是说:凤凰鸟不会受到捕捉它的捕鸟器的束缚;麒麟,即麒麟。古人认为麒麟不会受到笼络它的笼子的羁绊。这一句是说:麒麟也不会受到笼络它的笼子的羁绊。

第三句“君思此二物,中夜忽兴叹”。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感想,点明了全诗的中心——诗人想到这两种动物,就会感到十分感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您想到这两种动物,就感到十分感慨。

尾联“况值南风来,袭兰归楚岸”,写景抒情,以景结情。南风来临,带来阵阵清香;那香气随风飘到南方的楚国边境。诗人想象到这里,不禁又发出一声叹息。

这首诗通过描写刘伯伦归隐的情景,抒发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然物外的情感。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