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不得试,志亦无所干。
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
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
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
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
【注释】
①秘丞:官名,唐时为监察御史别称。
②志:意气,抱负。
③母:母亲。
④法:法律。
⑤在:处于。
⑥孝心:指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⑦蜀道难:指入蜀之路险恶。
⑧叱驭者:驱策马的人,这里借指自己。
⑨苦长叹:长声叹息。
【赏析】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作者送友人杨浩出使四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不平之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祝愿和勉励。
首联点题,写诗人有才而不得施展,壮志难以实现。“有才”与“不得试”相对照,突出其怀才不遇。“志亦无所干”中的“干”,是“施展”的意思。两句合起来说,意思是说:有才能却无处施展,壮志也无处施展,真是无可奈何啊!这一句既是对现实不满,也是对友人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颔联写朋友因有才而遭贬谪,离家远去,无法侍奉老母,内心痛苦。“法当之远官”,是说因为不能施展才华而被迫远离故乡,这是很不公平的待遇。
颈联写诗人虽已远行,但依然挂念着友人,担心他到任后不能安顿好老母,因此希望友人不要过于悲伤,要乐观地面对现实。“孝心宁得安”,是说虽然远行在外,但仍然不忘孝敬母亲,这是非常可贵的精神。
尾联写诗人鼓励友人不要过于悲伤,要乐观地面对现实。“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是说友人的志愿还没有实现,就要奔赴遥远的四川。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又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