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
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
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
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
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
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
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
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
【注释】
寒溪:指溪水寒冷。楮(chǔ):用桑树皮制成的纸。舂:捣,把米和水搅和成糊状。举:提,拿。匀割脂:均匀地涂抹。焙乾:把湿纸晾干。坚滑:坚硬滑润。若铺玉:像铺满玉石一样。一幅百钱:指每平方尺的纸价不过一百文。江南老人:指宋庠(xuàng)家的老人。在者:还活着。尝说:曾经说起。李主:南唐后主李煜。用以藏秘府:用来收藏皇家藏书的地方。外人取次:随便有人来取。次:量词,次品。取次:随意取用,这里指轻易地取得。城破犹存数千幅:城被攻破时还有几千卷。致入本朝:送到宋朝。谁谓奇:谁说它是奇怪?漫堆闲屋任尘土:随意放在闲屋里任凭尘土落在上面。七十年:指从南唐灭亡到北宋初年已过了七十年。人不知:没有人知道。而今制作已轻薄:《答宋学士》中说“今之制者,皆以意随形,粗者谓之古,细者谓之今”,意思是说现在的纸张都是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加工的,粗的称为古纸,细的称为今纸,所以现在人们认为古代的纸张都变得轻薄了。比于古纸诚堪嗤:跟古人的纸张相比,确实可笑。比:比较,这里指与古人的纸张相比。精光肉理厚:纸面光滑有韧性。迩岁好事亦稍推:近来一些爱好书法的人也稍微推崇它。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五六年前我永叔(即宋祁)赠送给我两卷,让我珍藏起来。是时颇叙此本末:当时曾详细叙述了这种纸的来历。遂号澄心堂纸诗: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澄心堂纸诗》。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我不擅长书写常感到惭愧,你却有这么多张这样的纸送给我。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更加增加我的惭愧而不敢拒绝,暂且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呢?
【赏析】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宋代文学家宋庠作。这首诗是诗人对澄心堂纸的一次全面评介,既肯定其优点,也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
首联“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写澄心堂纸的质地。用“寒溪”形容水质冷寒,用“浸楮”说明是用楮皮做的,用“舂夜月”写出了造纸时的情景,用“敲冰”写制纸时冰块的运用,用“匀割脂”写造纸时浆液的搅拌方法。全联生动地描绘出造纸时的艰辛过程。
颔联“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写澄心堂纸的质地。“坚滑”表明纸的质地细腻,“若铺玉”说明纸的颜色白净如美玉。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澄心堂纸的质地、色泽等特征。
颈联“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写江南老人对澄心堂纸的了解。“有在者”,说明有知道澄心堂纸的人;“尝说”,说明这个人对澄心堂纸很了解;“江南老人”,说明这个人是江南人;“为予尝说”,说明这个人是向我介绍澄心堂纸的。接着诗人写到李煜用澄心堂纸作为藏书之地,外人不能随便取用的情况,进一步表现了澄心堂纸的珍贵。
尾联“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写澄心堂纸的坚韧。“致入本朝”,指传到宋朝;“谁谓奇”,指有人认为它奇怪。这句的意思是说,即使到了宋朝,澄心堂纸还保存着很多,而且质量还是那么好,所以有人认为它很神奇。
整首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自然,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特点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