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物佳,莫出吴与越。
新罢吴官来,又随越舸发。
连宰吴越间,皆迩蛟鼍窟。
伯氏复同郡,邑境接民垡。
宁将内隔外,正似肉附骨。
姚江遗鱼蟹,稽山奉笋蕨。
足得相交欢,高堂未华发。
送子意不尽,念逐有明月。

【注释】

  1. 吴:指吴越。吴与越:泛指江苏一带,这里指浙江地区。
  2. 新罢吴官来:刚刚辞去了吴地(今江苏一带)的官职来到这里。又:又,表递进。
  3. 伯氏:伯氏是作者的朋友,他与师直之同郡。
  4. 邑境接民垡:县界与人民相接。
  5. 肉附骨:比喻亲如骨肉,不能分离。
  6. 姚江:即姚江,在今浙江绍兴附近,为浙江第一大水系钱塘江支流。
  7. 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8. 奉笋蕨:指采集竹笋蕨菜,供食用。
  9. 有明月:指有月亮照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送朋友去任会稽宰,对朋友的勉励和希望。诗分四段,先写送别之意,次写吴越两地风物之美,三写自己对友情的珍视,末段写送子远行,表达不尽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优美,韵味无穷。
    首段以“送师直之会稽宰”领起,交代送别的对象,并说明送别的目的。“天下风物佳,莫出吴与越。”这是说:普天之下,自然风光,没有哪里比得上吴越的。“莫出”,即“莫过”。这句意谓: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超过吴、越。“莫出”,语出《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韩婴注:“河汉,天河也。无极,不可穷究也。”这里用它来形容吴越的风光,突出其秀美,令人向往。
    中间两段写离别时的心情和所见的美景。“新罢吴官来,又随越舸发。”“新罢”二字,表明师直之刚刚离开吴地;“又”字表明此去是再次乘船从越地前往会稽。“连宰吴越间,皆迩蛟鼍窟。”意思是师直之将两次任职于吴越之间,都靠近深不见底的大江之中。“蛟”、“鼍”都是水生动物,古人认为水族中最大的是蛟,最小的是鼍。此处借代指大江,暗喻吴越一带地势险要。“伯氏复同郡,邑境接民垡。”“伯氏”指师直之朋友伯氏。“邑境接民垡”,指师直之将要离开的地方与当地百姓生活的土地相接,也就是要离乡背井了。
    第三段写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前两句写友人的贤德,后两句写自己的感激之情。“宁将内隔外,正似肉附骨。”“宁将内隔外”,意为宁可让内里与外层分开,这是指朋友远离家乡到外地任职,作者想让他不要担心自己会疏远了他,正如肉附着骨头一样密不可分。
    第四段写对友人的祝愿。“姚江遗鱼蟹,稽山奉笋蕨。足得相交欢。”“姚江”即浙江的一条河流名,“稽山”即会稽山,都在浙江境内。“遗鱼蟹”指采摘鱼蟹之类的食物,供友人食用;“奉笋蕨”指摘取竹笋蕨菜等供友人食用。“交欢”,即欢乐。诗人希望友人在会稽任职期间,能与当地百姓一起分享这些美食,从而得到欢乐。最后两句是诗人送别友人的嘱托。“高堂未华发。”这是说自己年事已高,头发已经花白,希望友人不要担心。“高堂”,指父母,这里用来指自己的父母。古代有孝道,所以这里说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担心。“念逐有明月。”诗人想到自己将永远追随友人,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希望友人不要忘记自己,就像那明亮的月亮一样。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忘了自己这位老朋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