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有谪仙,酒隐向安陆。
子尝慕其人,文字不拘束。
月下每醉吟,落纸辄数幅。
今当安陆归,白酒村中熟。
一名犹未成,双亲泪盈目。
切莫苦衔杯,无心不择禄。
去去烟水间,野禽嗥古木。
闻声不得名,将投山舍宿。
此趣自可嘉,非如走尘毂。

【注释】

1.樊秀才:指唐代诗人樊泽。樊泽字华阳,河南府人,天宝末年进士及第后,曾因事被贬谪到安州,即今湖北黄梅县境。

2.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13-741)。

3.谪仙:李白的别称。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仙人”,又自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4.安陆:今属湖北省。

5.子:对樊泽的尊称。

6.慕:仰慕。

7.拘束:拘泥,不放纵。

8.月下:月光下。

9.落纸:写在纸上。落,同“洛”,指写诗。

10.双亲:双亲,即父母。

11.苦衔杯:苦于饮酒。衔,含;杯,指酒杯。

12.无心:无心机巧。

13.山舍宿:投山舍而宿。山舍,指隐居山林的茅屋。

14.趣:趣味,乐趣。

15.走尘毂:奔走于尘土中,喻为名利奔波的人。

【译文】

樊秀才啊,你在开元年间曾是一位谪居安陆的名士。你曾经仰慕过李白的风采,你的诗词创作也不受拘束。每当月光洒满大地之夜,你就常常陶醉在诗歌创作中,每写完一首诗就有几页。现在你应该回到家乡了,那里的农家已经酿好了白酒。但是,你现在还没有写出新的作品来,你的父母还在为你哭泣。你千万不要因为贪杯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不要因为追求功名而失去了自己的本心。请你离开这片烟雾弥漫、水波不兴的地方吧!野禽在古树上哀鸣。听到这些声音,你却不能确定它的名字是什么?于是你只好投宿在一个山村之中。这种乐趣是很值得珍惜的,你不要去追逐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了樊秀才归安州的情景以及他归家后的愉快心情。全诗以送别为主,同时描写了樊秀才的归期及回家后的快乐生活。

开头两句点出樊秀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好友,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被贬谪至安陆,因此诗人以李白自比,称樊秀才为“谪仙”,并说樊秀才与李白一样,喜欢饮酒,且饮酒不拘礼法。这是对樊秀才性格和爱好的概括。接着四句是对樊秀才归乡情景的描写。诗人说樊秀才每次喝酒都醉醺醺地吟诗作赋,并且每写下一首诗就有几页。最后两句是对樊秀才归家时的心情的描写。樊秀才即将返回故乡,他的父母一定十分思念他,所以当樊秀才到家的时候一定会有泪水沾湿他们的双眼。

五、六句是送别诗中的常见语汇,诗人用此表达了对樊秀才的劝勉之词,即劝樊秀才不要因为一时的贪杯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这里还暗含着对樊秀才的讽刺之意。七、八句是对樊秀才归家后的生活的描述。樊秀才刚刚踏上故乡的土地,他的父母就为他准备了美酒佳肴,让他好好享受一番。同时诗人还想象樊秀才回家后的情景,他一定还会像以前一样快乐无忧,尽情吟咏诗歌。这两句也是对樊秀才归家后生活的描写。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假设,如果樊秀才继续在官场上混迹的话,那么他将永远没有机会去欣赏田园的风光和大自然的美好。这一句是对樊秀才的警示,同时也是对樊秀才的一种赞美。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但是它却包含了诗人对樊秀才的关心、祝愿以及对樊秀才归家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唐诗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