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
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
- 注释: “坟冢”指的是坟墓,“青山”和“原谷”分别代表山和谷地。这句话描述了墓地遍布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之中,显得格外凄凉。
- 赏析: 通过描述墓地的分布,诗人传达了一种哀伤和荒凉的氛围,可能象征着对逝去之人的怀念或对生命的无常感慨。
-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 注释: “向来路”指过往的路,“荒”意味着荒芜、无人行走。“问樵牧”是指询问樵夫和牧人,可能是为了寻找方向。
- 赏析: 此句表达了一种迷茫和无助感,诗人在寻找通往某个地方的路上感到困惑,可能是因为目的地已不再明确,或者是因为周围景色的变化让他难以辨认方向。
-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
- 注释: “涉水”表示过河,“云林”可能是一个比喻,表示某种高远或虚幻的境界。“哭”是哭泣的声音。
- 赏析: 这句描绘了诗人深入未知领域的冒险和探索,以及他在旅途中听到的哭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悲伤的气氛。
-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
- 注释: “沃酒”即饮酒,“白杨”是一种树,“悲风”形容风声凄凉。
- 赏析: 这里反映了诗人在野外饮酒时的孤独感,而风吹过白杨树时的声音,又增添了一丝凄凉感。
- 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
- 注释: “雨止”表示雨停,“梨园”是古代皇家园林,现在可能指代自然风景区。“鸠”即布谷鸟,常在春天鸣叫。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景象,雨停了,梨花也凋零了。而远处传来的布谷鸟叫声,似乎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生机。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特定节日中的内心感受和所见所闻。从墓地的荒凉到山林的幽深,再到风雨过后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深切感慨。整首诗歌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表达哀愁和思索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