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骥泥中行,偶蹶未千里。
终当至高衢,尚苦泥行耻。
今归雨蒙蒙,嘶鸣欲何止。
乃念彼名驹,近在清川涘。
他日见腾骧,驽枥此垂耳。
这首诗的原文是《送谢著作归陈州》。以下是它的译文和注释。
翻译:
你就像一匹被束缚在泥地里的千里马,偶尔能跑出千里之外,却因为曾经跌过跤而感到羞耻;如今你又回到了雨蒙蒙的清川边,你的嘶鸣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悲哀。想到那些名驹,它们已经飞奔在高高的大道上,而你还困在这泥泞之中,真是令人惋惜。
注释:
- 骐骥(qí jì):指千里马,一种珍贵的良马。
- 泥中行:在泥泞中行走,比喻受到束缚或困难重重。
- 偶蹶(jū kuò):偶然跌倒,形容马儿有时也会摔跤。
- 高衢(gāo qú):宽阔的道路,比喻前途光明、顺利的地方。
- 驽枥(nú lì):原指劣马,这里比喻才能平庸的人。
- 清川涘(qīng chān shǐ):清澈的河边,这里指一个平静的环境。
- 腾骧(cháng xiāng):飞扬奔腾的样子,这里形容马儿奔跑时的姿态。
- 垂耳(chuí ěr):垂下耳朵,形容马儿低头听命的样子。
- 乃念彼名驹:于是想起了那些优秀的马匹。
- 近在清川涘:这些好马就在那平静的河边等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骐骥”和“名驹”,表达了对那些被束缚、未能充分发挥才华的人的同情。首句以“骐骥泥中行”开篇,描绘了一幅“骐骥”被困于泥沼中的凄凉画面,暗喻那些才能出众却受限于环境的人们。接着,诗中通过“终当至高衢”表达了一种期望,希望这些人才能够摆脱困境,像“名驹”一样在广阔的道路上驰骋,展示他们的才华。然而,诗人又感叹他们“尚苦泥行耻”,这种痛苦和耻辱感让这些才华横溢的人更加渴望突破束缚,展现自己的价值。
“今归雨蒙蒙,嘶鸣欲何止”,则转向了现实,描述了这些“名驹”回到平静的环境中的情景,以及它们的嘶鸣声仿佛在表达着无尽的哀伤。这种情感的抒发,既体现了诗人对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才华得以施展的期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