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官桐庐时,已饱严陵钓。
进吏六百石,又得临海峤。
因之论出处,足以见风调。
洪潮可登观,万里涨川窍。
收缩向何归,由来人莫料。
凭君能赋才,庶或穷其妙。

【注释】

①补官:担任官职。桐庐:地名。严陵钓:指严子陵垂钓于浙江桐庐的严陵溪,后以严陵钓为典故,表示隐居生活。六百石:指俸禄,六百石是汉代官吏的俸禄之一。临海峤:指临海山。

②因之论出处:指因为此诗而评论自己的出处和进退。风调:指风度气质。

③洪潮:大潮。登观:登上观潮台。涨川:涨满的河流。窍:孔穴。由来:向来,从来。人莫料;人不能预料。

④凭君:请君。能赋才:有写作才能。庶:希望。或:或许。穷: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所作的《赠崔黄臣寺丞宰临海》。

【译文】

我在补官任官时,已饱尝了严子的钓鱼。

现在又升到六百石的官职,又得到临海山的职位。

因此可以讨论自己的出处、进退,足以显示出我的作风、气质。

看到大潮可以登上观潮台,万里的河流涨满了孔穴。

退下来后向哪里归去?从来没有人能预料。

请你有写作才华,也许能穷尽它的妙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临行之际写赠友人的诗篇,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全诗四联,前两联写赠友的原因及友人的出处进退问题;第三联借题发挥,勉励友人要善于把握自己,不要像一般人那样随波逐流;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原因:“补官”与“六百石”,说明对方此次赴任的原因。“桐庐”是临安(今杭州)附近的地方,是著名的渔米之乡,也是历史上名士隐士聚居之地,如东汉的严子陵,就在此垂钓。所以这里说“已饱严陵钓”,意思是说,对方这次赴任,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第二句中的“六百石”是指官俸,表明对方这次赴任,不仅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而且还会得到丰厚的收入。

颔联写对方今后的前途如何。“又得临海峤”的意思是说,又能得到新的高位。“因之论出处”,意思是说,从此可以谈论自己的进退出处。作者认为对方这次赴任,不但会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还会在文坛上留下光辉的业绩。

颈联写对方今后的出路问题。“洪潮”与“涨川”都是比喻,意谓对方今后的道路是宽广的,前途是光明的,不会有什么困难和阻碍。但同时,“收缩向何归”一句也暗示着对方今后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挫折。作者劝慰对方,不必过于忧虑,因为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曲折坎坷,你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迎难而上,最终取得成功。

尾联是全诗的重点部分,也是作者的希望所在。“凭君能赋才”一句的意思是说,希望你能够充分发挥你的才华,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庶或穷其妙”的意思是说,希望它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使自己成为一位杰出的文人名家。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