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缝冰纨十二幅,画出胡马一百蹄。
胡人纵猎走且射,野牛骇怒头角低。
黄骢铁骝白的颡,散作五花毛不齐。
弯弓未发箭在手,二十五匹俱争西。
往闻胡瑰能画马,阴山七骑皆戎奚。
或牵或立或仰视,闲暇意思如鸣嘶。
风吹裘带旗脚展,沙草一向寒凄迷。
凤瓶挈酒鞍挂获,毡庐毳帐半隐堤。
君之二图诚亦好,若比瑰笔犹云泥。

【译文】

谁缝制的冰纨画成十二幅,画出了胡马一百蹄。

胡人纵猎走且射,野牛受惊角低垂。

黄骢铁骝白额鬃,散作五花毛不齐。

弯弓未发箭在手,二十五匹马都争西去。

我往时听过胡瑰的马画,阴山七骑都是戎夷。

或牵或立或仰视,闲暇的意思就像鸣嘶。

风吹裘带旗脚展,沙草一直寒凄迷。

凤瓶挈酒鞍挂获,毡庐毳帐半隐堤。

你这幅两图真也好,如果跟胡瑰相比就差远了。

【注释】

  1. 观史氏:指画家史可法。
  2. 谁缝冰纨十二幅:是谁缝制的冰纨画?
  3. 画出胡马一百蹄:画中画有多少匹胡马?
  4. 胡人纵猎走且射:胡人怎样狩猎和射击?
  5. 野牛骇怒头角低:野牛如何反应?
  6. 黄骢:黄色的骏马。
  7. 铁骝:铁色的骏马。
  8. 白的颡(sǎng):白色的马脸。
  9. 二十五匹俱争西:有二十四匹马还是二十五匹?
  10. 阴山七骑皆戎奚:这七个骑士是戎族还是奚族?
  11. 或牵或立或仰视:有人牵着、有人站着、有人仰视。
  12. 暇(xiá)意:闲适的样子。
  13. 鸣嘶(xī):马叫的声音。
  14. 翎(qíng)袖:指裘衣。
  15. 凤瓶:凤形的酒瓶。
  16. 鞍挂:马鞍上挂着。
  17. 毡庐:毡帐篷。
  18. 毳(cuì)帐:用牦牛毛织成的帐子。
  19. 君之二图:指史可法的这两幅画作。
  20. 诚亦好:确实很好。
  21. 云泥:比喻相差甚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观史可法所画的《观史氏画马图》之后写的一首题诗。全诗以赞美史可法的画作为主,同时对画中所描绘的胡骑生活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首句“谁缝冰纨十二幅”,诗人首先称赞的是史可法的手艺高超,能将画工细腻入微地刻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冰纨画。接下来,他进一步描绘出画中的内容:“画出胡马一百蹄”。这里的“一百蹄”并不是实数,而是虚数,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画中马匹数量之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人描述了胡人纵猎的场景:“胡人纵猎走且射,野牛骇怒头角低。”这里描绘出了胡人打猎时的英勇和勇猛,同时也表现出野牛受到惊吓时的惊恐状态。
诗人又描绘了胡人的日常生活:“黄骢铁骝白的额,散作五花毛不齐。”这里的“黄骢”、“铁骝”和“白马”都是古代名马的名字,而“五花”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马匹身上的毛发色彩丰富,给人一种华美的感觉。同时,“毛不齐”也表达了这些马匹身上的毛发杂乱无章,增添了一种粗犷的气息。
诗人又描绘了胡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弯弓未发箭在手,二十五匹俱争西。”这里的“二十五匹”可能是指胡人的数量,也可能是指画中马匹的数量。这里的“俱争西”形象地表现了胡人争夺猎物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胡人对于食物的贪婪和欲望。
在描绘完胡人的生活场景后,诗人又转向了胡人的服饰和住所:“往闻胡瑰能画马,阴山七骑皆戎奚。或牵或立或仰视,闲暇意思如鸣嘶。”这里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胡瑰,以及他的绘画技艺。同时,也提到了胡人在阴山地区的生活情况。这里的“戎奚”指的是少数民族,而“或牵或立或仰视”则描绘了胡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表情。最后一句“闲暇意思如鸣嘶”则描绘了胡人的悠闲自在和悠然自得的状态。
诗人总结了自己对这两幅画作的评价:“君之二图诚亦好,若比瑰笔犹云泥。”这里明确表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史可法的画作非常好,甚至超越了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胡瑰的作品。同时,他也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作品还无法与胡瑰相提并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