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永叔在扬州,中秋待月后池头。约公准拟与我敌,是夜二雄张利矛。
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
作诗夸诧疑天公,爱惜光彩向此收。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
更后数日我北去,相与送别城门楼。谁知康成能饮酒,一饮三百杯不休。
鸡鸣各自便分散,山光寺侧停画舟。我来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须扶头。
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予居忧。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
问公可忆羊叔子,虽在军中常缓带而轻裘。寄声千里能信不。
【注释】
1、维阳:指欧阳修。
2、永叔:指苏舜钦。
3、扬州:在今天的江苏省,是当时苏舜钦的任所。
4、二雄张利矛:比喻两人势均力敌。
5、朏魄:月亮初上的光晕。
6、婆娑:形容树的枝叶随风摇摆的样子。
7、作诗:写诗。
8、康成:指王羲之。
9、三百杯:形容酒量之大。
10、山光寺侧:指洛阳的景德山和龙兴寺(大相国寺)。
11、卧索大白:躺着吃,用大白瓷碗盛酒。
12、倏忽:忽然。
13、玉堂客:指欧阳修,玉堂是中书省的官署,所以称中书省为玉堂省。
14、羊叔子:指羊祜,晋代名臣,曾任襄阳太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在京城洛阳聚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他们欢聚一堂,饮酒赋诗的情景。诗中既有对朋友的赞美,如“文字响亮如清球”,又有对友情的怀念,如“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