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癸巳十二月兮,友人语我火犯房。芒射钩钤而拂上相兮,祸非弼臣谁可当。
昨日闻太宰悟天道而畏忌兮,归卧其第三拜章。
太宰既不得请而赐黄金百两以为寿兮,谏官御史犹击强。
明年孟陬临淄公薨兮,果然邦国桡栋梁。
岂无神医善药以起疾兮,固知禀命有短长。公自十三岁而先帝兮,谓肖九龄宜相唐。
后由石渠凤阁禁林以登枢兮,俄佩相印居庙堂。
出入藩辅留守两都兮,其民咏歌盈康庄。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萧匡。
年逾顺耳不为夭兮,文字百卷存缣箱。子孙侁侁同雁行,二女贵婿富与杨。
未知归葬何土乡,临川松柏安可忘。我为故吏摧肝肠,洒泪作雨春悲凉。
精魄其归于天乎,必为星宿还高张。骨肌其归于土乎,必为蕙芷不灭香。
墓碑墓铭谁能尽其美,我为欲传万古须欧阳。

【译文】

听说临淄公去世,我与友人说起火灾的事,火直照房檐,祸难非贤人能承受。

昨天听说太宰悟天道而害怕,归卧第三天上书。

太宰不能求见皇帝,赏赐黄金百两以寿。谏官御史仍抨击他。

明年正月初五临淄公去世,果然使邦国动摇。

难道没有神医良药来救治吗?当然知道命由天定有长短。公自十三岁就先帝,认为肖九龄宜相唐。

后来由石渠凤阁禁林登枢要,不久佩相印居庙堂。

出入藩镇留守两都,百姓咏歌充满康庄。官为喉舌勋爵一品,经筵讲义尊萧匡。

年纪已逾顺耳不为夭,文字百卷存缣箱。子孙莘莘同雁行,二女贵婿富与杨。

不知归葬何土乡,临川松柏安可忘。

我为故吏摧肝肠,洒泪作雨春悲凉。

精魄其归于天乎,必为星宿还高张。骨肌其归于土乎,必为蕙芷不灭香。

墓碑墓铭谁能尽其美,我为欲传万古须欧阳。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对梅尧臣的赞词,写于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梅尧臣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文论家和散文家。欧阳修称赞他“穷幽极微,精确不放过毫发,然援古例今,援物比类,卓然皆自有见者。”此首词就是欧阳修对他的诗歌创作的评价。

此诗共四百九十四个字,分为十一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含义,并富有哲理。

第一句“闻临淄公薨”,直接点题,交代了欧阳修听到的消息。“公”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苏轼曾于嘉祐二年(1057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至和三年(1056年),调任汝州知州。次年十二月,得知好友苏辙病重的消息后,欧阳修写下此诗。第二句“至和癸巳十二月兮,友人语我火犯房”,描述了苏辙病情危殆的情况。“火犯”即指火星侵犯心宿,古人认为这预示着将有大灾大难降临,因此称之“火犯”。第三句“芒射钩钤而拂上相兮,祸非弼臣谁可当”,进一步描绘了当时朝廷内外的混乱局面。第四句“昨日闻太宰悟天道而畏忌兮,归卧其第三拜章”,表达了自己对于朝政腐败的担忧和不满,以及自己想要上书直言的无奈心情。第五句“太宰既不得请而赐黄金百两以为寿兮,谏官御史犹击强”,描述了朝廷内部的斗争激烈程度。第六句“明年孟陬临淄公薨兮,果然邦国桡栋梁”,则直接提到了苏轼去世的消息。最后两句“岂无神医善药以起疾兮,固知禀命有短长”,“公自十三岁而先帝兮,谓肖九龄宜相唐”,则是对苏辙一生的总结和评价。全诗通过描绘苏辙的坎坷命运以及自己在朝政斗争中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苏辙的深深思念和对其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