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逢吠狗,无棰制狗狂。
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
良狗岂妄吠,好言已莫详。
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
趋仁不顾义,非是助狗猖。
吾今不疑仁,仁义嗟何妨。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仁”和“义”的辩证关系。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1. 一客逢吠狗,无棰制狗狂
  • 注释:一位客人遇见了一只狂吠的狗,他没有用鞭子打它,而是试图控制它的行为。
  1. 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
  • 注释:另一位客人看到狗在吠叫,于是呵斥狗停止吠叫。另一位客人则认为狗并不无缘无故地吠叫,可能是有其原因。
  1. 良狗岂妄吠,好言已莫详
  • 注释:好的狗不会无缘无故地吠叫,而人们对于狗的语言(即吠叫)的解释也并非总是准确的。
  1. 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
  • 注释:言语是仁的表现,呵斥则是正义的体现。
  1. 趋仁不顾义,非是助狗猖
  • 注释:追求仁爱的人可能忽视了正义,这不是鼓励或支持狗的无理行为。
  1. 吾今不疑仁,仁义嗟何妨
  • 注释:我现在不再怀疑仁爱,因为仁义之间并无障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仁与义的关系。诗人通过对狗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如何在追求仁爱的同时保持正义。诗中的两位访客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位关注于言辞上的仁爱,另一位则强调行动上的正义。这种对话展示了道德观念的辩证性质,即真正的仁爱需要考虑到正义和道德的原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言辞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