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不病饮,况无菖蒲根。
空怀楚风俗,角黍吊沉魂。

注释

午日三首:指《端午》诗。午日,古代风俗,在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举行各种活动。三首,指这首诗有三节。

不病饮:没有疾病,可以畅饮。

况无菖蒲根:更不要说有菖蒲的根了。因为菖蒲是用来辟邪的。

空怀楚风俗:心中怀想楚国的风俗。屈原是楚国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都源于楚地。

角黍吊沉魂:用角黍来祭祀屈原的遗体。角黍,一种用米粉制成的食品,形状像粽子。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节都要划船出江寻找他的遗体,并把食物抛进江里喂鱼。这就是“吊沉魂”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元稹、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李杜”。他曾任宰相,以直言敢谏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首句“有酒不病饮,况无菖蒲根。”意思是说,即使我有酒,也不觉得生病了,更何况我没有菖蒲的根呢?这里的“有酒”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有足够的酒喝;而“病”则是指身体不适或者精神不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第二句“空怀楚风俗,角黍吊沉魂。”意思是说,我内心怀念着楚国的风俗,用角黍来祭祀屈原的遗体。这里的“空怀”表示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屈原的思念之情;而“角黍”则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和缅怀。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无法与屈原并肩作战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风俗的描绘和对屈原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历史、对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