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文字无一精,少学五言希李陵。
当时巨公特推许,便将格力追西京。
卞和无足定抱宝,乘骥走行天下老。
玉已累人马不逢,皇皇何之饥欲倒。
还思二十居洛阳,公侯接迹论文章。
文章自此日怪奇,每出一篇争诵之。
其锋虽锐我敢犯,新语能如夏侯湛。
于今穷困人已衰,不见悬金规吕览。
乃遭吾子求琢磋,珠玑获斗奈我何。
【注释】
我于文字无一精,少学五言希李陵。——我对于文字没有研究。少时学习五言诗,很羡慕李陵的诗歌。
卞和无足定抱宝,乘骥走行天下老。——卞和被砍掉两足,却能发现宝玉;而千里马虽然奔跑一生,也难免衰老而死。
玉已累人马不逢,皇皇何之饥欲倒。——玉器已经堆积满路,人们却碰不上它们;饥饿的人多么急切地盼望着得到食物啊!
还思二十居洛阳,公侯接迹论文章。——想起二十年前的我在洛阳的时候,那时公侯们相继出现,都以谈论文章为荣。
文章自此日怪奇,每出一篇争诵之。——从此以后,我的文章开始奇特了,每次写出一篇文章,大家都争相诵读它。
其锋虽锐我敢犯,新语能如夏侯湛。——尽管我的锋芒锐利,但我敢于冒犯权威,敢于创新,就像夏侯湛那样勇于创新。
于今穷困人已衰,不见悬金规吕览。——如今我已经陷入困境,已经衰弱不堪了,再也看不到像吕览那样悬挂千金来激励自己的人了。
乃遭吾子求琢磋,珠玑获斗奈我何。——于是你儿子来找我切磋琢磨,但是即使是珍珠、美玉,也难以磨砺成真才实学啊!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后,被流放夜郎途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少年时曾学习过李陵的诗歌,但后来放弃了这个念头,认为李陵的诗并不高妙。后四句写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得意,但后来又衰落下来,因为没有人能够鼓励他继续努力进取。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当时那些只看重名利而不注重实质的人才的鄙视。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含蓄深沉,充分体现了李白的个性特点。全篇都是比喻,用“卞和”、“卞和玉”以及“乘骐骥”、“乘骥走”等词,将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古代的贤人比作一块未被发现的美玉,一种才能出众的骏马,以此表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用“皇皇何之”、“饥欲倒”等词,将诗人自我形象比作一个急于寻找出路的饥肠辘辘的人,表达出他对时世的忧虑不安和对功名富贵的强烈欲望。
全诗以古喻今,借古讽今。诗人以卞和、李陵、吕览、夏侯湛等人自比,表明自己才华横溢,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他用卞和的故事来形容自己怀才不遇,用“乘骐骥”“乘骥走”来比喻自己在社会上奔走奋斗,用“皇皇何之”“饥欲倒”来描写自己的无奈和苦闷。这些比喻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