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宿兰省,每倦喜君谈。
月色夜正寒,举杯无再三。
既出罕相遇,必谓跨归骖。
忽来冒炎暑,别我为子男。
冤句隶济阴,桑柘宜农蚕。
应如袭祖德,遗道使之惭。
初闻不择邑,公秫岂所贪。
但能亦种柳,五株垂毵毵。
板舆与东征,足以奉旨甘。
【解析】
“兰省”即御史台,是唐代的中央司法机关。“君谈”指陈仲容的谈话。“喜君谈”意为高兴与陈仲容畅谈。“月色”句写送别的情景:夜深了,皎洁的月光洒在兰省,我因疲倦而喜欢和陈仲容的谈论。“月色”点明了时间,“夜正寒”写出了环境,“每倦喜君谈”则表现了诗人与陈仲容的深厚友谊。
颔联“既出罕相遇,必谓跨归骖”,写友人离去后,作者思念之情难于自抑,故以“冒炎暑”来表达其对友人的怀念,“冒炎暑”即冒着炎炎热日。“为子男”意谓陈仲容离开后,自己就像失去了亲人的儿子一样。“子男”即儿子,这里代指陈仲容。
颈联“冤句隶济阴,桑柘宜农蚕。应如袭祖德,遗道使之惭”,写陈仲容所去之地,以及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冤句隶济阴”,写陈仲容所去之地,“宜农蚕”指适宜于种庄稼的地方。“桑柘”泛指田野,“遗道”指失掉的志向、道德,“使之惭”意为使陈仲容感到惭愧。
尾联“初闻不择邑,公秫岂所贪。但能亦种柳,五株垂毵毵”。写陈仲容所去之地,以及他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初闻不择邑”指陈仲容初到时没有选择地方,“公秫”指高粱,“岂所贪”意为难道贪图什么?“但能亦种柳”指陈仲容虽然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却能像自己一样,在家乡种上几棵杨柳树。“五株垂毵毵”形容杨柳枝繁叶茂的样子。
【答案】
忆昨宿兰省
每倦喜君谈
月色夜正寒
举杯无再三
既出罕相遇
必谓跨归骖
忽来冒炎暑
别我为子男
冤句隶济阴
桑柘宜农蚕
应如袭祖德
遗道使之惭
初闻不择邑
公秫岂所贪
但能亦种柳
五株垂毵毵
板舆与东征
足以奉旨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