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高无猿猱,下有黄河水滔滔。
天坛半夜见海白,光动古邑鸡先嗥。
鸡先嗥,绝吠獒,岩居林栖吏莫搔。
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
闻君今去将效陶,县前种柳芟蓬蒿。
不问公田问民俗,民安事简教儿曹。
河南太守喜恺悌,如此可以无厌劳。

【注释】

王屋:山名,在今河南。孙秘丞:孙元亨(1372-1452)明初人,字元亨,号东山。曾任王屋知县。

天坛:古地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海白:水波。光动:指日光映照。

虞猎:虞是古代对打猎者的称呼,这里指山中猎人。彘(zhì):猪。烹连毛:把猪肉切成块,连皮一起烹煮。

种柳芟蓬蒿:种植柳树,清除蒿草。

公田问民俗:公田是指官府的田地,民俗是指民间的习俗,问民俗即了解民情。

教儿曹:教子为政者如何治理百姓。

河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洛阳。恺悌:快乐、和善。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辞别王屋知县孙秘丞时,表达了自己愿为民造福的愿望。全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联:“王屋高送王屋知县孙秘丞。”点出送别之地王屋山,“高”字形容山峰峻峭,突出其险峻之势,同时暗喻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

颔联:“天坛半夜见海白,光动古邑鸡先嗥。”写诗人离开后,夜晚看到月光如海一般明亮,照耀着古老的县城,而当地的鸡因月光照得格外亮,早早地叫唤起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夜景。

颈联:“鸡先嗥,绝吠獒,岩居林栖吏莫搔。”进一步描绘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安宁,官吏们不再骚扰百姓,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

尾联:“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当地山民一样生活的愿望,而不是像官员们那样为了名利而劳碌奔波。

此诗通过对王屋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对民间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