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来,黄绶回。来跨骞驴回跨马,麻源三谷桂花开。
江都作尉入风埃,主人刘向西京才。心如明月无不照,恐君已到还鸾台。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白袍来,黄绶回。来跨骞驴回跨马,麻源三谷桂花开。
江都作尉入风埃,主人刘向西京才。心如明月无不照,恐君已到还鸾台。
注释与翻译:
诗句1: 白袍 (白色官服) - 来 - 归来、回来
- “白袍”指的是王无咎穿着的白色官服。
- “来”在这里表示归来的动作。
- “回”则是指返回或归来的动作。
- “跨”是骑着的意思。
- “骞驴”是一种古代交通工具,这里指骑马。
- “麻源三谷”可能指的是地名,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地方志进行解读。
- “桂花开”描绘了秋季的景象,桂花通常在秋季开放。
诗句2: 江都作尉入风埃 - 风埃 - 尘土,风尘
- “江都”可能是指今天的江苏扬州,一个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 “作尉”意味着担任官职。
- “入风埃”表明进入官场,开始忙碌于公务之中。
- “主人刘向”可能指的是王无咎的父亲或上司,“刘”姓可能是他的姓氏,而“西京”指的是洛阳,古代的一个著名都城。
- “才”在这里可能是指才能、天资。
- “心如明月”比喻王无咎的内心纯净无暇,如同明亮的月亮。
- “无不照”表示其公正无私,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 “恐君已到还鸾台”中的“鸾台”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官邸或办公场所。
- “恐”表示担心或忧虑。
- “已到”,暗示王无咎已经到达某种境界或完成了某项任务。
- “还鸾台”可能意味着他即将回到那个象征着权力和责任的地方——鸾台。
赏析: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作品,表达了对好友王无咎及第后被任命为江都尉的喜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清廉正直品质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望。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在道德层面上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