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劝尔莫逐炎洲翠,亦莫近吴宫燕。尔不听此言,祸患今乃见。
吴火时虽无,越罗日生变。空知稻粱肥,岂悟杯盘荐。
我不闻尔声,谬成先生馔。咀嚼勿言非,雉雁犹充膳。
答祖择之惠黄雀鲊
李白劝你不要去追逐炎洲翠羽,也不要靠近吴宫的燕子。如果你不听这些忠告,灾难就会降临。
吴地虽然没有火灾,越地却出现了变故。只知稻粱肥美,却不知杯盘上已满是酒肉。
我不闻你的言语,却成了先生的饭菜。品尝时不要挑剔,雉鸡雁肉还是可以充作食物。
逐句释义:
- 第一句:“劝尔莫逐炎洲翠。”这句话劝告你不要追随炎洲的飞禽。”劝尔”意为告诉你或劝导你。”莫逐炎洲翠”意味着不要追逐炎洲的翠鸟。
- 第二句:“亦莫近吴宫燕。”这句话也是告诫你不要靠近吴国的皇宫里的燕子。”亦”表示也。”近”意为接近。”吴宫燕”指的是吴国的宫殿里的燕子,可能是比喻宫中的人或事物。
- 第三句:“尔不听此言,祸患今乃见。”如果你不听从这些话,现在就会遭遇危险。这里的“今”是指现在。”乃”是连词,用于强调。
- 第四句:“吴火时虽无,越罗日生变。”吴地虽然没有火灾,但越地却出现了变故。”吴火”可能指吴国的火灾,”越罗日生变”则指越地发生了变故,可能是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件。
- 第五句:“空知稻粱肥,岂悟杯盘荐。”只知稻粱肥美,却不知道杯盘上已经满是酒肉。”空知”意为只知道。“稻粱肥”指的是稻谷和高粱,这里用来象征丰收的食物。”岂悟”意为没想到。“杯盘荐”则是形容宴会上的丰盛,通常与宴席、美食有关。
- 第六句:“我不闻尔声,谬成先生馔。”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却被误认为是先生的饭菜。”我不闻尔声”指的是听不到你的声音,”谬成”意为被错误地认为是。”先生馔”则是误认为是先生准备的饭菜,可能是因为误解或者沟通不畅。
- 结尾:“咀嚼勿言非,雉雁犹充膳。”品尝时不要挑剔,雉鸡雁肉还是可以充作食物。“咀嚼勿言非”指的是在品尝时不要挑食或嫌弃不好吃的部分,因为好的部分可能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了。“雉雁犹充膳”则是说即使雉鸡和雁肉不是最完美的食材,也可以作为食物来享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忠告和提醒。诗人用“劝尔莫逐炎洲翠,亦莫近吴宫燕”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告诉对方不要追逐炎洲的翠鸟和吴国宫内的燕子,因为可能会带来危险。接着,诗人又以“吴火时虽无,越罗日生变”两句进一步说明问题,暗示着越地可能出现的问题。
诗人转向个人层面,用“空知稻粱肥,岂悟杯盘荐”两句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无奈,他无法理解别人的行为和选择,也无法预见未来的变化。最后,“我不闻尔声,谬成先生馔”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被误解的无奈和不满,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却被误认为是他人准备的饭菜。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它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引导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忧。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反思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