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以匹夫勇,起于陇亩中。
遂将五诸侯,三年成霸功。
天下欲灭秦,无不慕强雄。
秦灭责以德,豁达归沛公。
自矜奋私智,奔亡竟无终。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西楚霸王。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军事家,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英勇善战,但性格暴躁,刚愎自用。在巨鹿之战中,他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骄傲自大,不听谋士的建议,最终被刘邦所灭。
匹夫: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这里指项羽自己。他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将领。
陇亩中:指农村或田野之中。这里指项羽曾经生活的地方。
五诸侯:指项羽曾经领导的五个地方势力的首领。他们是秦朝末年的一批起义军领袖,共同反对暴政,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新社会。
三年成霸功:指项羽在三年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领导,成功地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这里的“霸”指的是霸主,即领导者的意思。
天下欲灭秦:指当时天下的人们都渴望能够消灭暴政,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这个愿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理。
无不慕强雄:没有人不佩服那些强大、英武的人。这里的“强雄”指的是英雄豪杰的意思。
秦灭责以德:指项羽在秦朝灭亡后,要求秦始皇以德行来治理国家。这里的“德”指的是道德、仁义等品质。
豁达归沛公:指项羽最终选择归附刘邦,听从他的建议和指导。这里的“沛公”指的是刘邦。
自矜奋私智:指项羽自以为聪明,喜欢用自己的小聪明去解决问题。这里的“矜”是自豪的意思,“私智”指的是个人的智谋和能力。
奔亡竟无终:指项羽虽然勇猛善战,但在战争中常常因为骄傲自大而导致失败。这里的“奔亡”指的是逃亡、逃跑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项羽一生事迹的描写,展现了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杰出将领的过程,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项羽性格特点的批评,认为他骄傲自大,不听谋士建议,最终导致失败。这首诗既展示了项羽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