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
酒行殷勤意岂疏,酒罢踌躇悲更有。
行当何之来者谁,陕府兵吏争迎走。
壶浆往往过函关,翰林惜别方携手。
自言老大遇知难,愿得公诗为不朽。
公因索笔作长谣,落落寓言诚十九。
我惭竹管厕宫悬,纵合律度应非偶。
太守西行已不贫,忽获明珠盈大斗。
归立螭头未是迟,暂向棠阴问遗叟。

【注释】

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

译文:古人相送,赠送言辞;今人相送则以美酒。

行当何之来者谁,陕府兵吏争迎走。

壶浆往往过函关,翰林惜别方携手。

译文:你将要去哪里?是前往陕州还是其他什么地方?陕州的士兵和官吏都争相迎接你。在经过函谷关时,人们为你们准备了酒食。

自言老大遇知难,愿得公诗为不朽。

公因索笔作长谣,落落寓言诚十九。

我惭竹管厕宫悬,纵合律度应非偶。

太守西行已不贫,忽获明珠盈大斗。

归立螭头未是迟,暂向棠阴问遗叟。

译文:你自言已经年老,但仍然渴望得到你的诗歌而使之永垂不朽;于是你拿起笔写起了长诗,其中蕴含着许多道理,真是值得称赞(赞叹);我惭愧自己只能吹奏竹管乐器,不能像你一样能写诗,即使勉强去创作,恐怕也难以与你的诗相比。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春。当时作者任陕西转运副使,在赴陕途中,与好友张择之告别。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二句):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酒行殷勤意岂疏,酒罢踌躇悲更有。“古人”两句写古时朋友间的送别方式;“今人”两句写现在朋友间用美酒作为送别的礼物;“酒行”两句写朋友离别时,饮酒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但酒后难免要流露出依依不舍的心情。“酒罢”两句写朋友离别后心中无限感伤,更添一份愁绪。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行当何之来者谁,陕府兵吏争迎走。壶浆往往过函关,翰林惜别方携手。自言老大遇知难,愿得公诗为不朽。公因索笔作长谣,落落寓言诚十九。我惭竹管厕宫悬,纵合律度应非偶。太守西行已不贫,忽获明珠盈大斗。归立螭头未是迟,暂向棠阴问遗叟。“行当”两句写即将踏上旅程的人是谁?是要去陕州还是其他什么地方?陕州的士兵和官吏都争相迎接他。“壶浆”两句写路过函谷关时,人们为他准备了酒食。“自言”两句写自己自言年事已高,但仍想得到你的诗歌而使之永垂不朽。“公因”两句写你拿起笔写起了长诗,其中蕴含着许多道理,真是值得称赞(赞叹)。“我惭”两句写自己感到羞愧,因为我只会吹奏竹管乐器,而不能像你一样能写诗,即使勉强去创作,恐怕也难以与你的诗相比。

第三部分(尾二句):归立螭头未是迟,暂向棠阴问遗叟。

第三部分是这首诗的结束。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年纪已老,但还是愿意为你作诗。然而诗人自知才艺平庸,不敢奢望你能欣赏他的诗作。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只是暂时地来到长安,希望能在棠阴下向老人询问一下你的事情。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坎坷的感叹。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