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云北海鱼,乃与东溟异。
适闻达头乾,偶得书尾寄。
枯鳞冒轻雪,登俎为厚味。
向来昧知名,渔官疑窃位。
有如臧文仲,不与柳下惠。
从兹入杯盘,应莫惭鲍肆。
【注释】
北州:指北宋京都汴梁。永叔:即宋神宗的侍臣王安石,字永叔。达头鱼:传说中的一种海鱼。海鱼:指北海之鱼。东溟:东海。素:平素。分:赠与。知:了解、知道。因感而成咏(yíng):因感慨而作诗。
孰(shu)云:谁说。北海,指北海之鱼。乃:就是。与(yǔ):和……一样。异:不同。适:恰好。乾:同“鲲”,大鱼。书尾,信末附言。寄:赠送。枯鳞,干枯的鱼鳞。冒轻雪,顶着轻飘的雪花。登俎(zǐ),上供于俎案之上。为厚味,是美味佳肴。昧(mì)知名:不明其名。渔官疑窃位:渔人怀疑这鱼是偷来的。有如:像那样。臧文仲:春秋时鲁国正卿,以不贪财著称。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其廉洁著称。从兹:从此。鲍肆:指商朝伊尹在野时的住所,后借指食无定处。
【赏析】
王安石这首《题达头鱼》诗,是写自己偶然得到北海之鱼,而不知它的名称和来历,因而感慨而成咏的。
诗的前四句先写自己的感受。说北海之鱼,乃是与众不同之物,又听说达头鱼产自东海,就把它分赠友人。接着写自己对此事的感受:过去不知道达头鱼是什么鱼,只因为渔官怀疑它不是海中之物,才感到奇怪,于是便写了这首咏物诗。
诗的后四句则具体描绘了达头鱼的外貌和味道。说那鱼虽然干枯但仍然顶着轻飘的雪花来到俎案之上,成为美味佳肴,使人觉得十分珍贵。由此联想到自己平生所结交的朋友,有的也像那不识名姓的达头鱼,有的人却似臧文仲和柳下惠那样清贫而贤德,令人敬佩,因此不禁感到惭愧。
此诗通过咏物抒怀,托物寓意,富有哲理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对清贫者美德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