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临太行谷,谷暖宜草木。
既移洛阳花,又种阮家竹。
五色杂黄红,一林常翠绿。
其间广亭开,亦欲危榭筑。
春归百禽嚎,抟黍及布谷。
桑上啄椹食,林下窥果熟。
果收椹已尽,飞去不须逐。
婆娑黄杨树,谁谓逢闰缩。
物犹有进退,此理何用告。
余心当郊君,未有地可卜。
缀书岂贪乐,且以苟微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以下是逐句翻译以及赏析:
城临太行谷,谷暖宜草木。(城傍太行山的山谷里,谷地温暖适宜草木生长)
既移洛阳花,又种阮家竹。(已经从洛阳移来了花朵,又在阮家种植了竹子)
五色杂黄红,一林常翠绿。(各种颜色混在一起,黄、红、绿相间,一片常青)
其间广亭开,亦欲危榭筑。(亭子中间宽敞,也想要建一座高台)
春归百禽嚎,抟黍及布谷。(春天来临时,百鸟叫唤,还有玉米和布谷鸟)
桑上啄椹食,林下窥果熟。(桑树上有果实可以食用,林下有果实可以观察成熟情况)
果收椹已尽,飞去不须逐。(果实收完后桑树上的桑椹已经没有了,鸟儿也不再追赶了)
婆娑黄杨树,谁谓逢闰缩。(摇曳多姿的黄杨树,谁说是遭遇闰月而变短了?)
物犹有进退,此理何用告。(事物都有进和退,这个道理还用告诉人们吗?)
余心当郊君,未有地可卜。(我的心就像郊祀时祭祀的君主一样,还没有合适的土地可供占卜)
缀书岂贪乐,且以苟微禄。(编写书籍难道只是为了追求快乐,暂且为了苟且获得微薄的收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他看到洛阳的花已经移到了太行山的山谷里,又种上了阮家的竹子。这里的“五色”指的是多种色彩混合,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一林”则是指竹林,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接着,诗人描述了广亭和高台的建设,暗示着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人转向了自然界的景象。春天来临,百鸟鸣叫,玉米和布谷鸟在田间飞舞。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随着季节的变化,果实已经成熟,鸟儿也不再追逐了。这反映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诗人转而观察了周围环境。摇曳多姿的黄杨树,虽然被比喻为遭遇闰月而变短了,但依然坚韧不拔。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坚持和毅力的赞美。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都有着前进和后退的一面。这个观点启示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乐观。此外,他还强调了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传播知识和文化。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远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