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暮苍苍,风凄茆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注释】
- 山木:山林中的树木。暮苍苍:天色已晚,草木苍苍。
- 风凄茆叶黄:风吹过,使茅草叶子都显得枯黄。
- 离穴:离开洞穴。
- 熊罴:猛兽名,比喻凶悍的坏人。
- 掉尾为旗纛(zhào dì wéi bǎo):指用尾巴做旗帜、号令。
- 磨牙为剑铓(mó yá wèi jiàng máng):指用牙齿做成的剑刃。
- 吞赤豹(tūn chì luán):吞食赤色的豹子,比喻勇武。
- 雄威:威武的气概。
- 不贪犬与豕:不要贪图狗和猪。
- 藩垣(fān rán):城墙上的土墙,借指边境或国家。
- 当途食人肉:在路上捕猎吃人的野兽。
- 安得:哪里能。此处是说怎能这样。
- 麋鹿岂非命:连麋鹿这样的生灵都有它的命数。
- 其类宁不伤:同类的生灵岂能不遭殃?
- 满野设罝网:野外处处布下捕捉的网。
- 竞以充圆方:竞相用来捕捉野兽。
- 而欲我无杀:却希望我不会杀害。
- 奈何饥馁肠:又怎么能不让我挨饿受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猛虎在林中出走,四处寻找猎物,最后在途中杀死了人,被它的主人捉住,并要把它杀了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这只猛虎的刻画,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残暴现象。
首句“山木暮苍苍”,起笔就点明时间已是傍晚,天色将黑。“山木”即“山林之木”,这是对老虎栖息之地的具体描述,也是老虎行动的环境,为下面写老虎出走的情节作了铺垫,同时,这一句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下文老虎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做了很好的铺垫。“风凄茅叶黄”,进一步描写自然环境。“风凄”说明天气已经很冷了,而“茅叶黄”则写出了秋天的特征。秋风萧瑟,茅草变黄,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烘托出老虎出走时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第二句“有虎始离穴”,交代了老虎的来历。老虎离开了它居住的洞穴,这一句看似简单,却暗含深意,老虎之所以出走,正是因为它无法忍受主人的虐待,所以才选择离家出走,开始它的自由生活。这里的“有”字,既表明老虎已经存在,同时也暗示了老虎即将面临的危险。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老虎离开洞穴后的行为和状态。“熊罴安敢当”中的“熊罴”是比喻凶猛的野兽,这里用来表示那些凶恶的坏人,意思是他们哪里敢抵挡老虎呢?这里的“安敢当”既表达了老虎的强大,同时也暗示了老虎的无所畏惧。接着,“掉尾为旗纛”中的“掉尾”是指尾巴摇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了老虎挥动尾巴的动作。而“磨牙为剑铓”则是指老虎用牙齿磨利成剑刃,这个动作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力量感,展现了老虎的勇猛无敌。
尽管老虎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但是它仍然面临困境。“吞赤豹,雄威蹑封狼”,这里的“吞”字不仅表达了老虎的威猛,也暗示了老虎的强大到足以吞噬其他动物的程度。而“雄威”则形容老虎的威武霸气,“蹑封狼”则是说老虎能够追赶并制服狼群。这些诗句虽然都是描述老虎的力量和威势,但同时也暗示了老虎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最后两句“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则是对老虎性格的总结。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它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贪婪,也不会因为一些障碍而退缩。它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危险毫不畏惧,这种精神正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品质。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老虎的形象和经历,展现了老虎的英勇无畏和坚强品质。同时,它也通过对老虎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残暴现象和人性的扭曲。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