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英儒伯始孙,聚书讲学贲丘园。
征搜合副来贤诏,旌表宜题遍德门。
举族为人俱孝弟,深幽何草不兰荪。
小冠子夏来相示,诗版因凭寄竹轩。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知有英儒伯始孙,聚书讲学贲丘园。

征搜合副来贤诏,旌表宜题遍德门。

举族为人俱孝弟,深幽何草不兰荪。

小冠子夏来相示,诗版因凭寄竹轩。

注释:

英儒:英才儒者;伯始孙:指胡宗愈的长子胡伯始。

贲丘园:指胡宗愈在贲丘所建之花园。贲丘,古县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征搜:征召搜集;合副:符合要求。

贤诏:贤人的诏书。

旌表:表彰宣扬。

举族:整个家族;为人:以人自居,这里指读书人。

孝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兰荪:香草名,这里泛指花草。

小冠子夏:指孔子弟子曾参的弟子曾子。

竹轩:指文房四宝之一——纸。

赏析:

胡宗愈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生活在嘉靖年间,当时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士大夫们大都热衷功名利禄,因此他的诗词中多表现出了这种心态。这首诗作于他为华林书院题写匾额的时候,表达了他对于书院师生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首句“知有英儒伯始孙”,表明胡宗愈认为华林书院中必定英才辈出,而其中的伯始孙就是他本人。“英儒”一词,既赞美了书院师生的才华横溢,同时也表达了胡宗愈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聚书讲学贲丘园”,描绘了书院中的学习景象。在这里,胡宗愈不仅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更表达了他对知识传承的渴望。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征搜合副来贤诏,旌表宜题遍德门”,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书院的期望。这里的“征搜”和“旌表”都是古代表彰贤能的做法,胡宗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华林书院,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求学。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书院中的一员,与大家共同进步。

“举族为人俱孝弟,深幽何草不兰荪”,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书院师生的期许。他认为,一个家庭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那么这个家庭一定充满了和谐与幸福。同样地,一个书院中如果能有如此优秀的师生,那么这个书院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两句“小冠子夏来相示,诗版因凭寄竹轩”,则是作者亲自来到华林书院的情景描写。在这里,胡宗愈不仅表达了他对书院的喜爱之情,更希望与书院师生共享这份喜悦。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加强自己与书院的联系。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它充分展现了胡宗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关注,也反映了他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