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翛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

这首诗的原文是:

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何事当路宿,高僧独往寻?

山花落何处,水鸟戏晴林。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翛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

注释

  • 结庐: 搭建房屋,此处指隐居。
  • 深山: 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 : 于是、就。
  • 安隐: 指隐居的生活。
  • 何事: 为什么(用来反诘),表示原因。
  • 当路宿: 在道路旁边过夜。
  • 高僧: 指梵才大师。
  • : 独自、单独。
  • 山花: 指山中的花朵。
  • 水鸟: 指溪流中的鸟类。
  • 青霞: 形容云色美丽如青霞。
  • 白云致: 形容天空的景色美丽如白云。
  • 茂树: 茂密的树木。
  • 修竹: 长而直的竹子,这里指竹林。
  • 翛然: 形容人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样子。
  • 北山: 指北方的高山。
  • 令人: 让某人感到。
  • 重寻: 再次寻找。

译文

我在山巅上建了一所房子,于是就产生了隐居的想法。
为什么要在路边过夜呢?只有高僧梵才大师才会这样做。
山中的花儿落到了哪里,溪边的鸟儿在晴朗的树林中嬉戏。
我独自一人站在北方的山上,让人想起再次寻找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高僧梵才大师的相遇以及他们在深山之中的隐居生活。诗中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结庐深山顶”,直接点明了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即居住在深山之中。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以问句的形式,反问自己为何要在道路上过夜,表现出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不满。

诗人详细描绘了自己在深山中的隐居生活。他提到了山花、水鸟等自然景观,以及青霞、白云等美丽的天空景色。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茂密的树木和修长的竹子,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一句“翛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用“翛然”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态,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感觉。他甚至希望有人能够再次去寻找他,这无疑表明了他对于这份隐居生活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他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都体现在了这首诗中。这首诗不仅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