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屺哀哀八十亲,渭阳念母我伤情。
等为孝子终身慕,最惨婴儿半路声。
已把山光占塾教,底须宅相写亭名。
登亭更望芙蓉顶,吹棘风前泪并倾。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陟屺哀哀八十亲,渭阳念母我伤情。”
- “陟屺”指的是登上高处,这里指代了对亲人的思念。
- “八十亲”表示年已八十的祖母。
- “渭阳”通常用于形容思念家乡之情,这里可能指故乡之思。
- “念母”表明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 “我伤情”表达了因思念母亲而产生的悲伤情绪。
- “等为孝子终身慕,最惨婴儿半路声。”
- “等为孝子”意味着自己作为儿子,一直以孝顺父母为榜样。
- “终身慕”表示一生都在追求和效仿孝顺父母的精神。
- “最惨婴儿”可能暗示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些艰难或不幸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给婴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 “半路声”可能是指婴儿的哭声,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心痛的情感。
- “已把山光占塾教,底须宅相写亭名。”
- “已把山光占塾教”意味着已经将山间的风光作为课堂,教授子女们知识。
- “底须宅相”可能是说不需要借助家族的声望或地位来书写自己的名声。
- “写亭名”可能是指在自己的墓前修建了一个亭子,用以纪念和寄托哀思。
- “登亭更望芙蓉顶,吹棘风前泪并倾。”
- “登亭”再次提到了站在墓前的亭子里。
- “芙蓉顶”可能是指墓地上的某个特别之处,如坟头或墓顶。
- “吹棘风前泪并倾”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望向坟墓,眼泪忍不住流淌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年迈的祖母的怀念,以及对一个婴儿的不幸遭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孝道和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将个人的经历与家族的历史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誉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命运无奈的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