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抛罢一登临,恰有黄鹂送好音。
溪涨未消知雨近,林疏顿密见春深。
诗源久废如枯井,宦况多磨似炼金。
手种故围三四竹,新梢拂拂想成阴。

诗句解析

1 “簿书抛罢一登临” - 描述放下文书后进行的一次登高。这里的“簿书”指繁琐的文书工作,而“抛罢”意味着结束或放下。

  1. “恰有黄鹂送好音” - 黄鹂是春天的象征,此处用其作为美好声音的代表。
  2. “溪涨未消知雨近” - 描述了溪水上涨的情景(涨),暗示可能即将下雨。
  3. “林疏顿密见春深” - 描绘了树木由稀疏到密集的变化,反映了春天的加深和变化。
  4. “诗源久废如枯井” - 将诗歌写作比喻为枯竭的井,表明长久以来的写作中断。
  5. “宦况多磨似炼金” - 形容官场生活如同炼金一般困难重重。
  6. “手种故围三四竹” - 表示亲自种植了一些竹子,可能是为了美化环境或寓意某种意义。
  7. “新梢拂拂想成阴” - 新长出的竹子枝条随风摆动,给人一种阴凉的感觉,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和变化。

译文

放下繁杂的文书后我登上了钤冈,正好听到黄鹂报春的消息。溪水上涨显示雨水即将来临,而树林的稀疏则预示着春天的深入。诗歌创作的源泉长时间被搁置,就像枯井一样无水可出,官场生涯的艰辛如同炼金般不易。亲手种植了几根竹子,它们嫩绿的新枝随风轻摆,仿佛能带来一丝凉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情感变化。从开始的闲适到突然的忙碌(放下文书登高),再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黄鹂声),最后转向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受(溪涨、林疏),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经历的种种挑战与困境。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与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