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青灯字字愁,犹能宅胜复栖幽。
要追野叟田夫辈,愿作渔乡橘里侯。
蚤取科名辞举业,来陪散吏入诗流。
小孙勤苦童蒙训,未解知名杜若洲。
诗句解析:
“老眼青灯字字愁” - 描述作者因年老而感到的忧愁。青灯指的是昏暗的光芒,常用来形容夜深人静时的情景,反映出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氛围。这里的“老眼”可能暗示着岁月的痕迹或是视力的减退,“青灯”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光明的象征。整体上,这句描绘出一幅深夜读书、眼含忧愁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学问深沉的热爱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犹能宅胜复栖幽” - 表达了尽管身处喧嚣的环境(如居所或官场),但作者仍能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这里的“宅胜”可能是指居所或生活环境优越,而“复”则表示再次、又的意思。“栖幽”则意味着寻求隐居或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整句反映了作者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仍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
“要追野叟田夫辈,愿作渔乡橘里侯” - 这里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野叟”与”田夫”都是古代常见的农村劳动者形象,象征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而“渔乡橘里侯”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在自然的环境中过着简单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这里的“愿作”表达了强烈的愿望,而“渔乡橘里侯”则是这种愿望的具体实现方式,即过一种接近自然、恬淡自足的生活。
“蚤取科名辞举业,来陪散吏入诗流” - 描述了作者年轻时就志向远大,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并以此步入诗歌创作的殿堂。这里的“早取科名”意味着很早就有志于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认可。“辞举业”指的是摆脱应试文词之苦,专心致志于诗歌创作。”来陪散吏入诗流”则表明作者后来成为了一位诗人,并且乐于与同道中人交流切磋。
“小孙勤苦童蒙训,未解知名杜若洲” - 这里以“小孙”指家中晚辈,“勤苦”形容其勤奋好学。“童蒙训”则指启蒙教育或基础学习。“未解知名”则意味着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似乎还未能达到出名或被广泛认可的程度。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晚辈的期望与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思考。
译文:
老眼映着青灯字字愁,依旧能在家中胜过外界幽居。
追求如同野外老人和田间农夫一样朴素的生活,愿意成为乡村中橘子园中的一员侯。
早早考取功名告别科举的艰辛,来到官场陪伴文人进入诗词的世界。
小孙勤奋刻苦接受启蒙教育,却仍未达到闻名天下的地步如杜若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人生态度、理想生活以及对后辈期望的作品。它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追求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老眼青灯”和“字字愁”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知识深度的追求和个人经历带来的内心忧郁之感。这种忧郁感不仅来自于外在环境的艰苦,更源自于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接下来的几行诗,通过“犹能宅胜复栖幽”、“要追野叟田夫辈”等句子,展现了作者即使在物质富足的社会中也保持着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希望脱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愿望。这种心态体现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和内心宁静的重视。
诗的主体部分通过“早取科名辞举业”和“来陪散吏入诗流”两节,表现了作者早年立志通过科举及官场生涯实现自己的价值,并逐步转向文学创作的历程。这反映了作者从现实到精神世界的逐渐升华。
最后两句,通过“小孙勤苦童蒙训”和“未解知名杜若洲”,表达了作者对于晚辈的期望和自己对教育的认知。这里的“童蒙训”不仅是对晚辈的教育,也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一种回顾和肯定。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认识到,无论个人成就如何,最终都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来影响和启迪后人。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求平衡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