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庠衣钵是青毡,付与儿曹自勉旃。
鼎级科名彰父教,著庭勋绩见家传。
千钟合使荣三釜,一品终当贵九泉。
留却无穷风木恨,悲笳呜咽晚春天。

【注释】

挽承事黄公词:此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00年),作者在京城长安为官时,因怀念黄门丞的恩德之情而作。黄门丞即黄承事,是唐代宗室子弟担任的官职,负责朝廷内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黄承事的怀念之情。

胶庠:指古代学校。庠,古代学校的通称。青毡:指青色布制成的马鞍垫。古代官员出行时,骑马用的马鞍垫子要用青色的布料做成。这里比喻黄承事的学问和才能。

付与儿曹:指把责任交给年轻人。勉旃:劝勉、鼓励之意。旃,古代的一种头巾。

鼎级:指三公之位。科名:科举考试的功名。彰父教:表彰父亲教子的功绩。著庭勋绩:指家族中的功勋。见家传:指让后人继承家业。

千钟:形容酒量之大。合:应该。荣三釜:形容饮酒之多。一品:指高官厚禄。终当贵九泉:指即使死后也应当享有荣耀。

风木:指父母。木石:原指父母的心肝,后用来比喻子女。恨:遗憾。

悲笳:形容悲伤的音乐。呜咽:低沉而哀婉的声音。晚春:指春天将尽的时候。

【赏析】

《挽承事黄公词》是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黄承事生前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能之士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

首句“胶庠衣钵是青毡”,意为在胶庠学宫里学习的人,都是穿着青色毡子做的马鞍垫的。这里用典,指的是黄承事曾经在胶庠学宫里学习过,他的学问和才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接着,“付与儿曹自勉旃”一句,意思是将责任交给年轻人,让他们自己努力进取,不辜负自己的期望。这里的勉旃,是一种勉励、鼓舞人们向上的力量,也是一种激励年轻人奋发有为的精神。

颔联“鼎级科名彰父教,著庭勋绩见家传”,意为三公之位的荣誉可以彰显父亲的教子功绩,家族中的功勋可以传承下去。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黄承事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黄承事的敬仰之情。

颈联“千钟合使荣三釜,一品终当贵九泉”,意为即使饮酒千钟(即大量喝酒),也应该享受三斤好酒带来的快乐;即使官位达到一品(即高官厚禄),也应当享受在九泉之下的幸福生活。这里用典,指的是古人认为死后进入九泉,就是升入仙境,享受幸福生活的开始。诗人用这一典故来表达他对黄承事的怀念之情。

尾联“留却无穷风木恨,悲笳呜咽晚春天”,意为留下无尽的风木之恨,让人感到悲痛欲绝。这里用典,指的是古人常常以风木之痛来形容对亡故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以悲怆的音乐声和晚春季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凉的氛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黄承事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黄承事生前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能之士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