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姿酝藉发阳和,议论峥嵘砥柱波。
先见不为时宰信,孤忠惟是圣心多。
两州惠爱逢人说,万里功名奈病何。
期待自惭无补报,忍观埋玉北山阿。
【注释】
阳和:温暖的春风。峥嵘:高耸的样子,这里指有志之士的议论。砥柱波:指砥柱山(在今河南三门峡市)。砥柱,即砥柱山,黄河中流的一座山峰,形势险要,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天下之中”。先见不为时宰信,孤忠惟是圣心多:意谓先见之明不被当时的权贵们所信任,只有忠诚耿直的人才能得到圣上的信任。
两州惠爱逢人说,万里功名奈病何:意谓自己虽身居两州,受到百姓的恩惠,但因病不能为皇上出力,为国家建功立业,感到十分遗憾。
期待自惭无补报,忍观埋玉北山阿:意谓自己虽然期望能够有所作为,但由于疾病缠身而不能实现。只好默默地看着这块宝玉被埋在北山之中,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赏析:
刘和叔,字希夷,号东津子,唐德宗贞元年间人,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他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曾上书批评朝政,得罪了当权的宦官和大臣。后被贬为郴州司马,死在湖南郴州。此诗为他死后友人为他写的挽词。
首联写刘和叔的风姿儒雅,他的议论高瞻远瞩,像砥柱一样屹立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中。这两句赞颂了他正直的品格和卓越的见识。
颔联说,刘和叔虽然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才干,但却不被当时的权贵们所信任,他们只看重那些只会拍马奉承的小人。这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刘和叔一生耿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因此得罪了权贵,被贬谪到僻远之地。
颈联写刘和叔虽然身在两州,却深受百姓的爱戴,但他因病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感到非常遗憾。这里的“两州”指的是郴州的西面和北面两个州郡。
尾联写刘和叔只能默默地看着这块宝玉被埋在北山之中,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是对他命运的感慨。刘和叔死后,有人把他的尸体埋在郴州北山上,以表彰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然而,他生前的遭遇却令人痛心。
全诗通过描绘刘和叔的形象和他的遭遇,赞扬了他的品德和才华,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