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太守紫髯翁,忆得当年笑语同。
应为江山尽诗助,更无音信问途穷。
簿书觑着钤斋静,棋局拈来蜡炬红。
也待去为樽俎客,却怜身世尚漂蓬。

【注释】

寿春太守:指诗人的友人张敏叔。紫髯翁:指张敏叔,其人有紫色胡须。应为江山尽诗助:意思是说张敏叔是因看到江山之美才写下诗歌的。也待去为樽俎客,却怜身世尚漂蓬:意思是说诗人自己也像飘零无依的人,只能等待别人来款待他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和惜别之情。开头二句写张敏叔的为人和性格,接着二句写张敏叔作诗的原因。“簿书”三句写张敏叔作诗的内容和特点。最后二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

全诗以“忆得当年”开篇,点明题旨,然后分两层进行叙述。第一层先回忆昔日同游时的欢乐情状;第二层写今日分手时的心情。

开头“寄张敏叔”,点名送别的对象。“寿春太守”四字,说明张敏叔的身份,也是对张敏叔的一种尊称。《南史·江子一传》说:“子一少贫,事兄以孝闻……尝谓人曰:‘身在寿春,犹忆山中。’”可见张敏叔是个有志于山水的人。“紫髯翁”是对他外貌特征的描绘,也是对他个性的概括。

诗人回忆过去与张敏叔一起畅游山水的情景。“忆得当年笑语同”一句,既点题目中的“同”,又表明了两人的情谊之深。这一句,不仅写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即人们往往注重游乐,而忽略世事。

好景不长。随着战乱的平息和朝廷的腐败,张敏叔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做官。诗人对此表示深深的惋惜。“应为江山尽诗助”,意思是说张敏叔之所以离开家乡去作官,是因为山河之美让他忍不住要吟咏出心中的所感所思。“更无音信问途穷”,则进一步说明了他对张敏叔的关切之情。

诗人转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处境。“簿书觑着钤斋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自己在衙门里处理公文、管理印章的情形,表现出一种清闲宁静的生活状态。然而,这种生活并不能满足诗人的内心深处,他依然渴望能有机会与朋友共度闲暇时光。

“棋局拈来蜡炬红”一句,则是对张敏叔的一种想象和推测。这里的“棋局”并非指现实中的棋局,而是借代张敏叔的性格特点和爱好。他喜欢下棋,常常在烛光闪烁的夜晚与朋友对弈至深夜。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张敏叔的个性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也待去为樽俎客”,意思是说诗人自己也像飘零无依的人一样,只能等待别人来款待自己了。“却怜身世尚漂蓬”,则是对自己漂泊不定、命运多舛的无奈感叹。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张敏叔的交往情景,抒发了自己的惜别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人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