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乱南山云,日照南山绿。
东风语流莺,相吹还断续。
抚彼石上泉,平生自云足。
浮荣不常御,回薄无停瞩。
苟非女萝枝,焉能事屈曲。
峨峨高山松,漾漾深溪渌。
持此云外心,一谢西飞鹄。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平仄对仗工整,格律精严。作者用鸟乱山云、日照南山等自然景观,比喻诗人的遭遇和心态,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归隐山林的志趣。

“鸟乱南山云,日照南山绿”:鸟儿在乱石间飞起落下,阳光洒满山野,映衬出一片碧绿。

“东风语流莺,相吹还断续”:春风中,黄莺儿在树枝上啼鸣,声音时断时续。

“抚彼石上泉,平生自云足”:抚摸着石上的清泉,心中充满了喜悦。

“浮荣不常御,回薄无停瞩”:世间的荣华富贵并不能长久,就像眼前的流水那样转瞬即逝。

“苟非女萝枝,焉能事屈曲”:如果没有像女萝那样的藤蔓植物,哪能忍受生活的曲折和磨难呢?

“峨峨高山松,漾漾深溪渌”(“漾漾”通“漾漾”,“渌”指清澈的水):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一棵棵挺拔的松树,深深的山谷里流淌着一汪清水。

“持此云外心,一谢西飞鹄”:保持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态,远离尘世的纷扰。

“一谢西飞鹄”,《汉书·扬雄传》载:“雄以为:‘……吾乃方高尚阳,建安风骨,讽雅颂,正诗赋,岂效雕虫之巧,猎蕙人之辞哉!’遂研《五经》,览《百家》之说。”《文选·枚乘(七发)》:“于是乃作而叹曰:‘今余于是乎乃敢专而闻兮,天汉既降,大地始震。东有了垠,西绝暮云。巨鳌百层,山陵万仞。日带长毂,成功弗辍。土山之灵,被服玉阙。灵皇忽逝,魂气归于玄夜。巫阳只至,空望南津。位极者孰与这样的‘飞鹄’?”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作者任右拾遗,因上疏救李绅而被贬为江宁府司马。这首诗是他在江宁时所写的一组杂咏。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