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山半花,闲闲水中藻。
苟无松柏心,飘零向谁道。
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
野老惜春色,间篱薙青草。
青草忽已繁,兰蕙日已老。
兰蕙日已老,我心当奈何。
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
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
山中杂咏
山花烂漫映朝阳,水中藻类悠然长。 松柏心志坚韧毅,飘零之态向谁言? 蜉蝣生命短暂瞬,楚楚可怜不自安。 野老惜春色难留,间篱拔草除青苔。 青草繁盛时已至,兰蕙凋零日已晚。 兰蕙凋零我心伤,如何度过此生年? 人生贵在适意行,所乐非但多与广。 负书翁者傲世情,谢绝尘世求真道。
注释:
- 灼灼山半花:形容山中的花朵鲜艳灿烂。
- 闲闲水中藻:形容水中的藻类悠闲自在地生长。
- 苟无松柏心,飘零向谁道: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就像飘落的树叶一样无法生存。
- 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蜉蝣的生命短暂,即使装扮得美丽也难以保护自己。
- 野老惜春色,间篱薙青草:野老对春天的美好景色珍惜不已,于是用锄头除去杂草。
- 青草忽已繁,兰蕙日已老:青草忽然茂盛起来,而兰花和蕙草则已经凋零。
- 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人生最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繁华和物质。
- 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一个背负书籍的人悠然自得地离开山中隐居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山中花朵、水中藻类等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同时,通过对蜉蝣和野老人物的描绘,传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在诗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的观点,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内心的满足和追求,而非外在的繁华和物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