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陵迟久,春秋笔削成。
称人讥楚僭,书月谨周正。
国国强并弱,时时会复盟。
前贤褒贬在,一览是非明。

【注释】

1、春秋:指《春秋》一书。

2、赏罚:指《春秋》中记载的对诸侯国君主的赏罚。

3、陵迟:指衰微。

4、僭:超越本分,不合法度。

5、称人讥楚僭:意谓楚国国君的行事超越了本分,不合法度。

6、书月谨周正:意谓周朝的政事处理得当,符合礼仪规范。

7、国国强并弱:指各国之间互相削弱、联合起来。

8、时时会复盟:意谓诸侯之间时常举行盟会。

9、前贤:前代的贤明君主。

10、褒贬在:意谓褒贬都在《春秋》之中。

11、是非明:《春秋》:即《春秋》经,一部阐述历史事实与道理的著作。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以及《春秋》这部史书的编纂原则。《春秋》是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事件,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诗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首句“赏罚陵迟久”,意谓奖赏和惩罚已经变得缓慢,说明当时的政治制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力。接着,“春秋笔削成”表明《春秋》的编写原则,即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记录历史事实,表达对善恶的评价。这里的“笔削”指的是史官根据道德标准来删减或增添史实,以突出其道德教化的作用。

接下来的诗句“称人讥楚僭”,描述了楚国国君的行为超越本分,不合法度。这里的“僭”是古代的一种礼制,指超越自己的地位或身份去模仿他人。这表明当时楚国的国君在道德上有所缺失,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不满。而“书月谨周正”则是对周朝政事处理方式的描述,意指周朝的政事处理得当,符合礼仪规范。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周朝政治制度的高度认同。

最后两句“国国强并弱,时时会复盟”,意谓各国之间互相削弱、联合起来。这里的“强并弱”指的是强国吞并弱国,形成大国统一的局面。而“时时会复盟”则表明诸侯之间时常举行盟会,以维护国家间的利益平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手段。

这首诗通过对春秋时期政治变迁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同时,通过对《春秋》的记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