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不遑息,栖栖何所归。
红尘伤客鬓,白露点征衣。
风雨晴时少,山川平地稀。
梦魂留不得,一夜到庭帏。
【注释】
桐江:即桐江,今浙江桐庐县北。
去去不遑息:形容旅途奔波之劳。
栖栖:忙碌不安貌;栖息,指鸟兽等停歇。
红尘:喻世态炎凉,世事纷扰。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9月7日前后。
征衣:远行的行装。
风雨晴时少,山川平地稀:意思是说风雨天气少,而山高路远,道路坎坷不平。
梦魂留不得,一夜到庭帏:意思是说梦中的魂魄不能停留,一夜之间就到达了家门。
【赏析】
这首五律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为避战乱而流寓四川时所作。此诗写诗人在外漂泊无定的生活。
首联“去去不遑息,栖栖何所归”,起笔二句,一语双关,既点明题意,又为全诗定下基调——诗人在外飘泊,心烦意乱。“去去”与“栖栖”,都是奔波的意思,但一个强调奔走,一个强调忙碌。“去”和“栖”字,还都含有“往”、“到”的意思,这便把诗人在外奔波、四处游动的情状活脱脱地描画出来了。
颔联“红尘伤客鬓,白露点征衣”,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抒写诗人在外奔波的苦况。“红尘”是尘世、俗世,这里指代世间的纷纷扰扰。“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以白露节候为秋季的开始。“点征衣”,指白露时节,秋风渐起,草木凋零,到处一片萧瑟,正是远行之人最易感伤的季节。
颈联“风雨晴时少,山川平地稀”,承接上文之意,描写诗人在外漂泊的生活状况。“晴时少”,说明天气多雨;“平地稀”,说明道路崎岖险阻。“少”与“稀”,都是稀少的意思,这就更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苦生活。
尾联“梦魂留不得,一夜到庭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梦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庭帏”指的是家园、故土。“留不得”,说明诗人思乡心切,难以割舍,只能借梦境以求一醉方休。尾联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感情最浓的地方。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句,但它却充分地展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生活。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当时的境地之中,感受着他的孤独、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