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彩微茫比丝发,雕金焜晃映蝉貂。
鹓鸾破晓趋丹禁,雨露迎春下九霄。
花映上尊非索寞,雪侵馀鬓自萧条。
读书终日不知味,恰似在齐闻舜韶。

【注释】

(1)“剪彩”:用彩纸剪成各种花纹。

(2)”微茫比丝发”:比喻极其细小,像头发那么细,这里指花的色彩。

(3)”雕金”:金色的装饰物,比喻华丽的服饰。

(4)”焜晃”:明亮的样子。

(5)”鹓鸾”:古代的一种仙鸟,这里指皇帝的仪仗队。

(6)”丹禁”:皇宫的正门,这里是说皇帝的住所。

(7)”雨露”:比喻恩泽。

(8)”下九霄”:形容皇恩浩荡,普降天下。

(9)”索寞”:空寂,寂寞。

(10)”萧条”:冷落。

(11)”舜韶”:舜乐,相传是尧帝时的音乐。《史记·乐书》载:“《箫韶》九成。”后以舜乐为美乐的代名词。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刘舍人在宫中的地位显赫,后两句写他的孤独落寞。全诗语言华丽,但意境凄清。

首句“剪彩微茫比丝发”,写刘舍人的服饰华贵、色彩绚丽。“绣衣犹有日,锦帐已无年”,说明他身居高位。“雕金焜晃映蝉貂”,描写其服饰的富丽堂皇。

次句“鹓鸾破晓趋丹禁”,写刘舍人早晨入宫朝拜,侍奉君王。“雨露迎春下九霄”,则表现了他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第三句“花映上尊非索寞”,写在宴会上,鲜花盛开,酒香四溢,气氛热闹欢快。然而诗人却感到一种空虚寂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第四句“雪侵馀鬓自萧条”,描绘出诗人憔悴的形象。这里的“雪花”既指自然界中真实的雪,也象征着作者仕途的坎坷与挫折。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最后两句“读书终日不知味,恰似在齐闻舜韶”,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他宁愿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享受着知识的乐趣,也不愿在官场上沉浮。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这首诗通过对刘舍人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既有高贵的地位和辉煌的成就,也有孤独落寞的内心世界。这种复杂的性格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